欢迎来到通达文档网!

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12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1-18 17:25:04

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12篇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角度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这种微课教学依靠精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12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12篇

篇一: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角度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这种微课教学依靠精简、丰富、趣味的特点,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应试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开始将这种教学方式广泛应用到课堂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了起来。可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却遇到了问题,那就是怎样将微课高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设计微课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思考,进而在教学中合理的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生角度;微课教学;小学数学;课程设计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小学课堂中出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也正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是在努力的研究新型教学方式,希望可以通过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未来的数学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网络技术深化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开始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进而通过微课将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同时将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笔者就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整理出了如何将微课有效应用到课堂中,以及怎样合理设计微课,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带来帮助。一、利用微课资源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相信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在课程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充分消化,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所以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笔者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课堂上。随后笔者又利用微课加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此时班级中至少有百分九十的学生参与到了笔者的课程教学中[1]。由此可见微课教学对学生能够带来怎样的帮助,那么教师在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就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通过这种“短、平、快”的教学方式来激励学生。就拿《升和毫升》这一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整理一些教学视频,同时在教学视频中添加问题,例如教学视频中利用桶和瓶子来表示升与毫升,那么教师就可以从中设立问题,“同学们认为,升与毫升存在怎样的关系?”利用这样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时,能够一直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了解课程,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二、微课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困点在对微课教学方式进行总结时,笔者还发现教师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在设计微课时,总是将全新的知识点展示出来,完全忽视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就会出现知识点混淆的问题,使得学生无法有效的进行课程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微课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困点,进而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微课教学[2]。就拿《混合运算》这一课程教学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知识点混淆的问题,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基础能力不足的问题,那么教师为了有效的开展课程教学,就可以将微课设计成简短的复习视频,并在教学视频中将学过的知识点向学生展示出来。例如“1721-36×(432-408)”这一计算题,教师就可以在微课教学时引导学生温习乘法,并对学生传递“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混合运算公式。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充分了解到自己不明白的知

  识点,进而在微课学习中查漏补缺,有效提高了自身学习能力。三、微课的制作应注重趣味性以及直观性趣味课程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无法很

  好的开展趣味课程教学。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就要建立出高效的趣味课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在微课教学前就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后发现班级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表示,对于教师的动画以及视频教学方式感兴趣,并且在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时,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互动中[3]。那么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就要合理的为学生制作教学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作教学视频,并在视频中添加所要教授的知识点,例如“小明的妈妈去商场购物,看到一件羊毛衫标价a元,并且商场还在做八折促销活动,那么羊毛衫的售价则是?元”通过这样直观的表现方式,不仅可以将知识点展现出来,还能够保证课堂学习的趣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总而言之,微课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方式,既然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合理的利用这一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微课,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为学生更高年级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参考文献:[1]张宗仁.基于学生角度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与研究[J].赤子,2019,(6):150-150.[2]陈昐.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0):18-18.[3]陈薪宝.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策略的探讨[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4):106-106.

  

  

篇二: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李军来源:《新课程·上旬》2019年第3期

  新时代是科技信息的时代,也是尽情展露风采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课、微电影、微营销等,正在诠释着“微”概念。这一信息时代的新产物也先后走进了教育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型教学方式之一。其用时短、内容精、可复制、可重复播放等特点,成为素质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新课改打开了新视窗,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新思路,更为教育方式拓展出新渠道,这一教学方式是否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并能够让学生适应,发挥其最大作用和价值,关键是教师的设计是否妥当,是否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就小学数学微课设计与制作做一浅谈。

  一、初次触摸——前期准备引入微课做好铺垫

  预习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前奏,也是学生初次接触教学内容的预先准备。将微课引入这一环节中,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的时候,既要结合教学内容的主要基本知识,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对于微课设计,不是统一划之,而是要有针对性和精确性,并且要根据最基本的知识来设计和制作微课,而不是在学生还没有了解和掌握好基本知识就设计有深度的教学内容。预习阶段以基本知识为设计和制作微课的出发点,教师设计这一节课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在授课之前进行观看,从而初次接触授课内容,做浅层理解。如,在教学“认知三角形”一课前,教师首先要理清楚这一节课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若干知识点,如,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底和高、定义等,通过有序的展现,以及在每一知识点中都加注图注,或者是旁白配音,打上字幕,可以帮助学生对三角形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各自的脑海之中能够架构起初步的知识框架,以期在正式授课时做好进一步的丰富和细化。在预习阶段设计和制作微课,教师要把握童趣性和启发性,巧妙引导,激趣生思,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得思维启迪。

  二、达到目标——授课过程引入微课弥补不足

  当然,作为新型教学手段,微课的作用不仅仅止步于预习和学生的课前自学。将微视频穿插到授课过程中,能彰显出微课独特的功能,聚焦一个问题,采用随机播放,根据学生所需循环播放等,对突破重难点等具有不可言喻的推动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带领学生理清思路,更为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认识三角形”一课,课前的微课设计只是从基本知识的浅层理解上展开的,而当教师讲完基本含义如“三角形的高”后,下一步引入的是“如何理解钝角三角形,如何绘制它的三条高?”在微视频中,教师并不是直截了当告诉学生钝角三角形的绘制方法,而是在设计和播放过程中,采取了“窃窃私语”“左思右想”等言行,视频清晰地播放了教师在画“体外”的两条高的时候,出现多向猜测、反复尝试、最终确定“在对边延长线上作垂线”是正解等详尽的流程,这一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实际上契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循善诱,与小学生产生的困惑相契合,这一“繁琐”过程的演绎,实际上更容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当遇到一些难度比较高的习题,教师就要在课前制作好微视频,在授课时进行播放引领,从而引导学生从完整的解题步骤中获得启发,并能够进行思考,理解其解题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难题解题方法步骤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能够边看边思索,边分析、归纳自我的错误所在,及时纠正,同时无形中强化了自我认知。

  三、拓展视野——延伸知识引入微课促进探究

  当数学课堂进入尾声,不是戛然而止的休止符,而是还需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延伸,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待跟进和点燃。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到了课堂结束之际,教师又播放了

  一段微视频,各种各样有趣的直角画法,使得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课本以外的更多的画直角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对直角的兴趣变得更为浓厚,同时也激发其动手画直角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活动经验,也拓展了学习思路。课堂尾声的微课设计,既是留给学生意犹未尽的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还不断地埋下深层探索的伏笔,与课堂数学知识相连的后续的数学教学内容,实现了传统课堂与现代微课手段的融会贯通,互促共进。

  四、因人而异——选择设计制作微课提高效率

  就小学生来说,年龄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微课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针对低年级学生,其观看微视频的自律性和自主性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和衔接,借助家庭资源来帮助学生在自主环节完成微课预习部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尽量穿插动态的、呈现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微视频,则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果。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微视频对他们来说不再陌生,甚至可以自行操作,教师需要将知识点讲授与思想深度结合起来设计和制作微视频。当然,微课的运用,是为了能够普及化,让不论处在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根据难题讲解、重点详解的微视频,反反复复进行学习,巩固基础知识,学会提炼和归纳,纠正自己的错误解题思路,拨乱反正,让思维更为清晰和规范,从而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

  总之,当微时代来临,不仅是给世界带来了新变化,也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元素,精心设计制作,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把新鲜感变成具有质感的理性思索,做更远更长的规划,做更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的微课介入,从而让现代新型元素为数学教学带来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编辑郭小琴

  

  

篇三: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有一道习题是让数出格子纸上图形的面积单位个数而图形的占格有不满一格的情况我制作出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将图形变换成规则图形的动画效果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了变化过程这是在纸上通过画一画等方法不容易做到的不仅学会了数面积单位的方法也学会了割补的变化方法成功了解决了难点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小学数学微课特点及设计策略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在疫情期间笔者基于对各

  因素的分析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上采用了三步教学模式即“线上集中微课学习、班级群中互动引导、个性化一对一答疑”,而微课是学生在此期间线上学习的重要资源。然后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以往教学实践中微课的特点、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微课录制经验提出了疫情防控期间微课的“八有”特点,详细概括出了疫情防控期间设计微课的“五要”有效策略,并用大量微课录制实例进行论证,最后对应用实践效果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微课特点、微课设计策略、小学数学

  一、背景介绍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放缓了走进校园的脚步,但是学生的学习确是不容拖延的,为了保证学生在家能够高效学习、学有所得。开学初,各级教育部门对“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做出了重要部署。根据上级部门的指导精神、我校也迅速做出了相应的工作安排。

  我所任教的是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科,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线上学习的形式和效率、学习设备的普及性和便利性、少年儿童保护视力的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在疫情防控期间我采用的是“线上集中微课学习、班级群中互动引导、个性化一对一答疑”的三步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微课是这段时间学生线上学习的重要资源。下面结合自己近来对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和微课制作经验对微课的特点、设计微课

  的有效策略等进行阐述。

  二、日常教学实践中微课的特点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微课的应用并不算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微课主要应用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用得不多,还处于尝试阶段,制作的微课往往是以讲授和介绍新知识为主,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缺少对知识的探究过程,操作过程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基本停留在看的层面。(二)补充讲解课上教学中有时也会播放微课,这样的微课一般时间上会比较短,大部分都不足三分钟。这样的微课有时是针对不易理解的知识难点,往往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有时是针对一道过程复杂的难题进行讲解,由于步骤繁多也可以节省时间;有时是一段针对数学小知识、数学小故事的动画,为学生拓展一些知识面,也增强了趣味性。这样的视频往往是教师找到的一些视频资源,不是为了课堂教学而专门制作的。(三)微课比赛微课还有一个常见的用途就是参加微课比赛,这样的微课往往是教师为了参赛而制作的,目的性很强,甚至没有在教学中使用过。为了符合参赛的要求呈现出好的效果,教师常常着眼于技术上,会尽可能多的在微课中应用信息技术但是这样的应用不一定有意义甚至显得有些花哨,很多微课也是仅仅是针对一个知识点或环节录制的。

  三、疫情防控期间微课的特点

  疫情防控期间,在综合了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网络学习的效率、学习设备要求等因素,我将微课作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载体。经过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我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微课不同于以往的微课,应该有它的特点:

  (一)有时限有容量疫情防控期间的微课要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课时安排,浓缩每一课时中的精华,如果时间过短就不能完整地展现出每课的重难点,如果时间过长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视力健康,综合以上因素我将一节微课的时间控制在8到10分钟之间。这样既能保证教师讲清全课精华,又能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学习同时做到保护视力。(二)有讲解有练习和日常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课不同,疫情防控期间的微课需要教师对精选的每课要点做出透彻的讲解,对易错点做出详尽的分析、对方式方法做出全面的总结,为学生扫清知识上的障碍和漏洞。只教不练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内化知识和方法。所以在掌握了知识和方法之后,还要精挑细选些针对性强、层次性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让学生能够学得精、学得清、学得透,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会用的能力。(三)有经历有操作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需要在“做”中感悟。就像新课标中倡导的: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1]。虽然是微课也不能单靠老师讲解,一定要安排合适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经历、在“做”中体验、在“做”中发现[2]、在“做”中沉淀,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四)有思考有表达学习数学当然离不开思考,学生在看微课时面对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先思后听、先思后做。小学生对于居家学习微课的方式还不熟悉难免会驻足在看的层面,那么教师在录制微课时就要做好引导,比如教师应该用“按下暂停键思考一下”“暂停一下先开动脑筋想一想”等语言加以提示,提醒学生要停下来独立思考一下,同时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除了有讲有练、有思有做之外,还应当有说有分享。用语言来表达知识是学习的较高层次,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需要借助语言表达来输出转化知识,因此在微课中还要设计说的环节,比如在数学课中让学生讲讲计算过程、说说解题思路、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等环节都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使数学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四、疫情防控期间微课设计的有效策略

  如何设计疫情防控期间的微课才能满足上述的“八有”特点呢?要保证学生“听得下、看得进、学得好”需要哪些设计策略呢?下面结合近来自己对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实例总结分享如下:

  (一)要精心设计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在家学习没有了和老师面对面的实时交流,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创设有趣味的数学情境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录制《口算乘法》一课时,我精心创设了“和小动物去旅行”的故事情境,通过帮助小动物解决数学问题学习了新的口算方法,又通过“摘水果”口算、“拔萝卜”纠错、“运白菜大赛”比较

  大小等灵活创新,层层递进的练习形式巩固了口算知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热情。整个微课同学们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愉悦地完成了新课的学习。

  在录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一课时,我创设了“收集智慧钥匙、开启神秘宝箱”的闯关情境,富有神秘感的情境令学生感到很新颖很有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唤起了学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成功地集齐了四把金钥匙开启了宝箱,从中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

  (二)要捕捉合适教育契机,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选取适当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更要对学生做好德育教育,也许就是一组图片、一小段视频、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在学生心中播撒下德育的种子。在教学《笔算除法》一课时,结合当前疫情,我出示了一组白衣天使身着防护服面戴口罩的图片,有的照片中医生的脸庞布满勒痕,借着此情景我创设了“帮医生分口罩”的问题情境:一盒有42只口罩,平均分给2名医生,每名医生分到多少只口罩?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笔算问题,同时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坚定了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决心。在《笔算除法》这节课的几个学习环节中学生依次获得了“口罩、洗手液、酒精棉”等疫情必备物品。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一方面在闯关练习中感受到了趣味、获得了成就感,另一方面强化了防疫期间要做防护的意识,学生明白了做好防护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更是为国家出了一份力。

  录制《年月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年月日与生活的联系,我精心编排了一组颇具年代感的视频:分别是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香港回归祖国、北京奥运会开幕、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课后互动环节学生表示看后兴奋激昂,为祖国的光辉岁月感到骄傲自豪,激发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长大后为祖国争光添彩的信念。

  录制《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计算一家三口一年产生的垃圾量”,我顺势引导到:应该从我做起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垃圾的产生,保护生存环境良性发展。这道题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让环保意识自然而然的在学生心中生成。

  (三)要构建动手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3]。利用操作活动帮助探究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在微课中当然也不例外。录制《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时,在探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顺序这一环节时,虽然是微课我也没有直接告诉同学们四个方向排列的顺序是什么,而是让同学们在“转一转、想一想”地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发现排列的规律。我这样说道“站起来活动一下,听清要求和阳阳(课中的卡通人物)一起转一转,同时想一想一直朝哪个方向转的?“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同学们在跟随口令的转动过程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发现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这样自主发现得出的结论印象很深刻。

  录制《笔算除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42÷2的算理,我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小棒,经历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组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操作体验,在接下来的笔算过程探究中就能很好地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掌握笔算方法了。

  录制《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0.1,使分数和小数建立起联系,我大胆创设了“在一个图形中分一分、涂一涂表示0.1”的操作活动,给予学生机会去尝试、探究、生成知识。学生积极思考表示0.1的办法,逐步想到了要平均分、要选用规则图形。通过思和做学生体会到“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的道理和意义,从而逐步建立起小数概念,清楚了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探索精神。

  (四)要恰当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在熟悉的情境中应用知识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也能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时,我介绍了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方向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太阳的位置、年轮的稠密、树叶的稀疏可以辨别方向,夜晚通过北极星可以辨别方向,用指南针可以辨别方向,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里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本课还留了一个课后实践活动:请辨别出自己卧室的东南西北面,如果有困难可以打开手机用指南针帮忙!通过这些知识和活动增加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也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又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一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课后实践活动:调查本班男女生最喜欢阅读哪类书籍(文学类、历史

  类、科普类、动漫类、其他),用复式统计表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个活动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居家期间电话或网络沟通联系感情的机会,也在应用实践中提高了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精心制作多彩课件、促进理解疑难问题在微课的制作中,恰当应用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自觉性不尽相同,观看微课的学生面对的是屏幕,在课件中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有意思的动画视频、悦耳的卡通人物声音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法宝之一。另一方面在微课讲解中,通过设定一些运动轨迹、做出动画效果,动态演示讲解过程,能使面对屏幕的线上学习不枯燥、富有趣味,也能将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42÷2的笔算过程时,利用课件一步一步的动态演示小棒分解过程,同时配合竖式中每一步的笔算过程,在“出示、闪动、变色”中同学们看清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理解了每一步的含义,直观地理解了算理。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有一道习题是让数出格子纸上图形的面积单位个数,而图形的占格有不满一格的情况,我制作出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将图形变换成“规则图形”的动画效果,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了变化过程,这是在纸上通过画一画等方法不容易做到的,不仅学会了数面积单位的方法,也学会了“割补”的变化方法,成功了解决了难点问题。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在探究用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时,在课件中我动态演示了用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铺满整个长方形的过程。在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在课件中演示了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一边操作,一边填表记录。通过直观的对比演示学生推导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也理解了面积公式的意义。

  五、结语

  巧妙设计的微课给学生的线上学习做好了充分的保障。从几个月以来家长和孩子的反馈和实际学习效果上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微课环节虽然课的整体时间不长,但是在老师以趣引探、以导促学的设计理念下,学生做到了乐于看、乐于听、乐于思、乐于做、乐于学。学生时不时地按下暂停键经历着思考、探究、操作、分享的数学活动,从中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还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升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学核心素养。

  小小的微课,确有大大的作用。具备“八有”“五要”特质的微课让学生在家也能学得扎实、学有所获。在疫情期间我们没有低头,在学习期间我们并肩前行。这段特殊时期我们坚守着自己的教育阵地,帮助学生在别样的课堂中度过了一段有价值的时光。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会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篇四: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学生数学微课教学方案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曾的素材,把教材中有关圆柱应用的提积的应用所展现出的内容变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变书本知识为生活中的知识。下面是整理的学生数学微课教学汇总方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数学微课教学方案1

  本节课中教师没有过多地教学生,而让中学生中其回归到生活原形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本来很枯燥的圆柱的体积使得应用的题材生活化,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领悟数学奥秘的积极性。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知识方才才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通过寻找这些信息背后的信息,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的也感受到了数学应用同时广泛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但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如①由于中心关键问题空间较大,具有挑战性,中下等学生自主探索有一定的难度;②实践中,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花时间太第四组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这都是以后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之,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教师的我们,假如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辩,用数学的眼光去感知、去观察、去应用。

  学生数学微课教学方案2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同体验和理解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国际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讲授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

  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释放出、形成与发展的投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熟练掌握必要基础知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日常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冷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中学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手边中,颇感兴趣。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此环节还自然延展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这儿同学们全校师生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风险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欲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更望。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求、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整个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形式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型态形式。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判别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凡是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圆柱体圆柱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学生演化过程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

  不足之处:

  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在中才今后的外语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感知的认知规律。圆柱体积的教学,要借助于学生已经学过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推导、演示,发现新知识。圆柱推导出立柱体积

  的计算公式,实现教学目的。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和技能上,通过对圆柱体积的具体研究,理解演化过程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信新旧基础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实际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集体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顺便”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天赋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究。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死记硬背这种狭隘的、教条的、机械的学习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辅导员重视引导学生回去探索,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分析缺陷和解决问题培养出来的能力。反思引言课的教学,觉得在练习设计上还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产品设计开放性习题:给一个圆柱形积木,让学生先测量相关数据再计算体积等等。

  三、教师的语言非常贫乏

  在课堂教学中,赞扬语言是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在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缺乏激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精妙的评价语法就像是催化剂,能使课堂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被点燃。教师准确,生动,亲切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二中、自信中学、快乐中学,让教师与教师零距离地观摩接触,我想学生的心理更能感觉到更大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分析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对谈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较大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密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内心的情感,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我这节课最大的失误是语言没有发挥出调控课堂驾驭课后课堂的作用。

  学生数学微课教学方案3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相似性。2、会辨认圆柱体的物体,能从周围环境当中中会找出相似的物体。3、国际化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计算机科学道理。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目。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体的积木凡是;2、操作册:第6册P53.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1)师幼互相问候。(2)走线,线上游戏:摸摸快回来。圆圈中会摆放若干大砖块、大积木、易拉罐。幼儿听音乐旁边在圆圈周围自由走动。2、集体活动。(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感知圆柱体。一名幼儿把双手伸到相中选中一个几何体,摸一摸、想一想,充分东西感知后呼喊地向其他幼儿描述魔道的东西是什么样的。(2)认识圆柱体。

  游戏继续进行,当幼儿摸到圆柱体,经过描述后,其他幼儿不能准确猜出不会是什么几何体时,教师举起圆柱体,告诉幼儿:这种形体叫圆柱体。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和中空的物品积木相同形体的物品,通过自有触摸和摆弄,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3)球体请幼儿试着电流元圆柱体和球体,观察它们在滚动仔细观察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一样。并尝试从写披上向下背,看看谁滚得快、滚得远。

  3、完成操作册。

  (1)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册习题。

  (2)分发幼儿操作册,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

  (3)教师批改幼儿操作册,错误的地方报请幼儿订正。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指导幼儿参观学习同伴的努力学习活动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也为后面学习圆锥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成功之处:

  1.注重知识的拓展。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通过把数张贴有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让学生观察转动起来后的形状是时一个圆柱形。对于这个形状学员很容易想到,但是对于这个内容背后的知识更加需要学生掌握。在教学中我没有把知识点止于这一步,而是利用教具让学生清楚观测的观察到:当以四方形的长为轴旋转,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的五边形半径;当以长方形的宽为轴旋转,宽就是圆柱的五边形半径,即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哪条边就

  是圆柱的高,而另一条边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解决不已相应的问题之前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想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想象能力。

  2.加强学生的高潭镇操作,注重圆柱知识的推导投资过程。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之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圆柱的端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发现了长方形的长的=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端部面积=底面周长×高。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通过教具的现场演示,学生清晰地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立柱的等于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于焉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也是底圆形面积乘高,并进一步推导V=∏r2h。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虽然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是体积不变,这数论也是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裂解思想也是必不可少,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着的作用,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终身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徐云鸿主任说:几何直观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是数形结合观念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演算法。虽然徐老师说的是几何直观,但是对于其它在小学阶段中所小学必须渗透的变中不变思想、转化思想也是是不可缺少哲学思想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演算法。

  学生数学微课教学方案4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0~16题、思考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所,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表面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讲授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恒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1.回顾复习。教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预设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面积数学方法的计算方法和各种危急情况。2.理清思路。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同桌说说量度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柱子的表面积;3.揭示课题——圆柱截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1.练习三第10题。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计算每个圆柱未知量。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三第11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3.练习三第12题。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脑子里求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面积之和。4.练习三第13题。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培训课程。5.练习三第14题。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⑵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大棚内所的空间相当于什么?⑶分别怎么算?引导理解:蔬菜布料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有大,分别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一半。6.练习三第15题。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7.练习三第16题。

  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后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

  1.第19页思考题。

  知识者余力学生完成。

  ⑴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

  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

  ⑶这题还可以怎么想?

  让学生明白:上升或上升的下降水的体积就是那一部分钢材的体积。

  学生逻辑学微课教学方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推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圆柱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表达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单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内部空间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家长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小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三维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讲授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两端表面积。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总结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师生各备一垃圾桶,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⒈(出示一张四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四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小结: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之后是状什么形状?小结:同样地,在相当程度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⒊揭题:这节压强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柱子的侧面积的计算。老师测出爱喝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师引导: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侧面积)

  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结果商标纸的面积呢?②全班交流:沿着边角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③小组合作探究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开打,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接头处忽略不计。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⑥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占地约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①本来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共约是厘米,高约是厘米)你是怎样算的?②解决例2但在实际生活中偶而不直接告诉中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

  学生数理逻辑微课教学方案

  

  

篇五: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除法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再此就抽象出比的意义过于单薄用上老教材中的马拉松比赛和买水果情境又占用过多的时间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添加了生活中的除法数量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知识点来源录制工具和方法□学科:数学微课名称生活中的比□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所属章节:第四章第一节录屏软件《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除法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再此就抽象

  设计思路

  出比的意义过于单薄,用上老教材中的马拉松比赛和买水果情境又占用过多的时间,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添加了生活中的除法数量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已经六年级了,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性学习与小组学习的能力,喜欢挑战思考,在具体情境下愿意探究问题,对于比的新知识可以通过自学完成。

  教学设计内容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力目标: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

  —1—

  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三、探究比的意义1.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黑板上的算式,不管是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还是求速度或单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都是用除法来计算)2、揭示课题。师: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这就是我们今教学过程天要学习的内容“比”(板书课题)3、让学生自学书本第50页“认一认”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如何求比值。(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并相应板书)引出比的意义比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又一种表现形式。板书:6÷4写作:6﹕4读作:6比4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是比号,前项除以后项

  —2—

  的商叫着这个比的比值。1.5就是6比4的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6﹕4=6÷4=

  6=1.54

  4.从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你还能用比来说说吗?比如:6÷4我们又可以说成长方形A的长与宽的比是6比4,反过来可以说成长方形A的宽与长的比是4比6;3÷2可以说成长与宽的比是3比2速度实际上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40÷2=40﹕2=20单价实际上就是总价和数量的比值。9÷2=9﹕2=4.55.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比,并说一说这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比值。

  —3—

  

  

篇六: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微课制作思路和课例分析

  郑燕君【摘要】:结合笔者在四年级数字化数学课堂中对微课的运用所取得的良好教学成效,探讨了微课的应用方式和方法,以及应用碎片化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年(卷),期】2017(000)018【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微课;四年级数学;碎片化学习;数字化平板教学【作者】郑燕君【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六约学校,518173【正文语种】中文微课程(micro-lecture),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它由美国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最先提出,是从颠倒课堂的模式衍生出来的概念。微课程的核心是紧扣短小精悍的知识点,以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为主要载体的学习方式,可以作为网络教学和面对面教学这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甚至可以加上课堂活动以加深和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笔者所在学校的四年级为AiSchool数字化教学的实验年级,学生和教师有属于自己的平板电脑和学习系统。AiSchool教学系统开发了微课板块,教师利用软件制作好微课视频,并提出思考问题,然后一并推送给学生观看,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后回答。因此,学校的硬件设施需支持微课程的运用教学。

  此外,笔者所在区域会不定时组织微课程制作的培训,传授小影、蓝墨云班课、喀秋莎录屏软件等微课制作技巧,并适时举办手机微课大赛,增加微课制作的学习氛围。可以说,本地区的微课程制作技术支持力度很大,势必会使得微课成为一个教学新趋势。笔者针对四年级6个班共300人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对微课程这一形式表示“特别喜欢”,3%的学生表不“喜欢”,认为“一般”的占2%(如图1所示)。由以上问卷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微课程这一新的课程形式都能接受。由于教师身份的权威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倾向于询问同学或求助于网络,微课程在其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离开教师指导而自主探究,同时微课程也能充实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微课可通过直观、高效的展示情境和问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组织交流互动。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微课融入数学课堂仅仅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方式,并不能直接代替传统授课,绝不能忽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环节和巩固环节,只有经过思考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关于微课的几点认知。所谓的微课,一般时间都比较短,仅仅利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协助教师完成对一个非常碎片化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是对作业、模拟题讲解的微视频。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在10~15分钟,因此,高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引导学生从微课程中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就需要教师精心选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微课程中为学生开阔一个更广的视角,实现“见微知著”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往往兴趣至上,缺少理性的思考和取舍。因此作为教师,

  要努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提取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知识,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时可以借助微课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性思考。以四年级数学中的《密铺》一课为例,笔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学片段】播放微课视频(4分钟),视频主要内容如下。师:荷兰著名画家埃舍尔有一幅名画《神奇的骑士图》,你想看一看吗?师:你能说说神奇在哪里吗(停顿10秒)?教师先出示一个骑士(如图2所示),再出示大小相同,颜色不同,方向相反的骑士按顺序拼在一起(如图3所示),最后展示依次铺满整个平面的画面(如图4所示)。师:骑士与骑士之间有缝隙吗(停顿)?有重叠吗(停顿)?生活中有很多密铺现象,如地板铺砖、格子布艺装饰等(如图5所示)。大家还能再找找吗?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通过PPT的讲解也能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本微课的好处在于以下三方面。(1)微课视频作为导入,直接激发了学生对《密铺》的兴趣,通过大师的名画欣赏,侧面介绍了“密铺”现象的运用之广泛。(2)通过一步一步地提问和剖析,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知,并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给出概念,将生活数学化和理论化,完成了该课的知识学习目标。(3)通过提出价值思考问题,将“密铺”的概念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对“密铺”的认知。学习的目的是应用,4分钟的微课时间很短,但却能将密铺的概念剖析清楚,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观察和发现,从“微视角”中带领学生进入生活这个“广世界”,是教学的本质所在。由此可见,在选题上,微课作为一些教学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系统完整地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完整地给出,并为接下来的探索提出了价值问题导向。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授予学生知识要点和技巧方法,从而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主导。不少教师接触了微课程之后,索性直接给学生观看微课程,将知识方法演示给学生看之后便开始做题巩固,看似“高效”的“授业解惑”教学,实际上却是低效的教学,学生并没有将知识内化。微课是教师的助手,但是无法取代教师的教学地位。笔者继续以四年级数学中的《密铺》一课为例,以下是该教学设计在难点突破中的微课探索。【教学片段】教师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密铺现象进行观察,并提出对所学过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研究。学生研究并讨论交流后。播放微课视频(5分钟),视频主要内容如下。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意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密铺,由于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任意的三角形和梯形都能密铺,也就是说,三角形和四边形都可以密铺。教师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密铺过程,并提问以下问题。(1)所有的图形都能密铺吗?请操作图7,拼一拼,看一看。(2)图形的密铺可能跟什么有关?请操作图8。(3)提示:请观察密铺后的图形拼接点处有什么特点?观察图9。(4)借助Aischool系统推送动画进行操作。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操作,快速方便地进行拼图,经历拼一拼的过程再观察和交流,体验能否密铺与图形的拼接点处存在的关系,假如拼在一起的内角超过360°,则导致重复,若少于360°,则出现空隙,与“密铺”的概念相对应,从而探索出密铺与角有关的结论。但是,由于各小组拼一拼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不完全相同,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因此要让学生了解从特殊到普遍的共性,借助平板微课程

  进行总结。由于经历了研究和讨论阶段,学生的精力有些分散,这时,微课视频的播放能够帮助学生放松并集中注意力,有利于难点的讨论和突破。同时,微视频最后提出的问题,将引导学生开拓思考,思考“密铺”的本质。为教师在接下来的“授业解惑”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铺垫。不少教师初尝微课带来的高效、直观、有趣的教学成效后,开始将微课融入自己的教学课堂,如果每节课都按照“观看微课视频+组织讨论交流”的模式上课,时间久了,学生的兴趣浓度也会降低。而且,并非所有的课都能融入微课视频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筹帷幄,将所要教学的知识构建起一个体系,对知识点的教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微课,不能一成不变,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时间上是灵活的,而非随意或者死板。针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安排微课的时间,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游刃有余。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为例,四年级的学生接触了三角形,学习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心理学认为,概念本质上是一种分类行为。通过“三角形分类”活动,不仅要识别特殊三角形的概念,理清这些概念的逻辑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体验分类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可是,在很多传统常规课堂中,“三角形分类”课例却很少能达成“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利用微课,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暂停视频,引导学生及时讨论,循序渐进展开有序思维的探索过程。以下是以“三角形分类”为例,运用微课的融入开展对学生有序思维的探索。【教学片段】教师出示超市拣货员在分类货品并上架的片段。师:你知道拣货员如何上架货品的吗(停顿)?是按照商品的类别进行分类的,食品上架在食品区,生活用品上架在用品区等,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他们共有的特点或属性分类。现在,在素材袋里有一些三角形(如图10所示),请思考并分类(投影展

  示):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几类?每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接收了“主题研讨”的推送,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观看并完成研讨任务,并记录研讨结果。师:我们把按照角进行分类,得到以下3种三角形(见表1),得出:有1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3个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根据边进行分类,得出如表2所示的结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如图11至图15所示。由于第一课时是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认识不同类别的三角形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因此,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留待第二课时继续探究,但在第二课时的复习引入中,仍然可以继续播放这个微视频,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掌握,同时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变式题的应用训练。不少教师把微课视频作为前端学习的材料,由学生在家自行观看学习后,写下思考的思路过程,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模式将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间碎片化,这就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以及家长的高效监管力度。从实验结果看,每个班级至少有5名以上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还需要教师对这些学生特别指导,尽量扩大评价的范围,既要鼓励和表扬能做好前端学习的学生,多元化评价,也要鼓励少部分后进生,即肯定和评价他们的学习。在数学复习课中,往往由于复习形式和所复习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导致课堂效率较低。结合平板电脑设置思维导图微课程,不仅能调动学生自己整理复习,还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做有效评价,体现了“碎片化”影响和“全面化”评价。以下以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为例进行数学复习课应用平板电脑教学的介绍。【教学片断】利用AiSchool系统备课功能罗列第五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由学生自行补充编辑

  (如图16所示)。教师教通过添加附件上传学生制作的优秀思维导图作品,供其他学生参考和补充。全班一起完成知识点整理复习后,借助AiSchool的游戏练习让学生加以巩固,将学习气氛推向高潮(如图17所示)。想要让数学知识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就要让学生经历动手和组织整理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知识接受程度不一样,在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后,全班进行注意补充和完善,体现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原则。而教师的教学重心就在于巩固,并突破难点,设计变式类型题,逐渐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碎片化的整理和学习其实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能长期坚持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有很大的提高,学习习惯也将往良性的方向发展。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有其积极的作用,只有教师从精细选题、灵活安排、主导教学以及全面评价各方面精心备课和授课,才能发挥其最有的作用,使孩子爱上这有趣、高效的课堂。微课用其“微”视角,为学生开拓思维打开了一个新的入口,只有结合教师的“指点”,学生才能见识到数学知识和思维这一更广阔的世界。

  【相关文献】

  [1]肖地林.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及时如何有效运用微课教学:学科教育: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4.[2]郑汛.抓住微浪潮,上好小学数学微课[J]海峡科学,2015(7):88-90.[4]卞惠石.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5(5):20-22.

  

  

篇七: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微课教学过程教学阶段画面呈现文字说明上课教师知识点讲解词时间安排引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探索了三角形边的关系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哪些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微课设计

  微课名称

  学科年级模块课题

  哪些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P28第1、4题

  习题归属

  原图

  课标要求

  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并能解决比较开放的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问题解决巩固三角形边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有序思考的学科素养。

  学习者起点

  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内角的基

  水平分析础上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

  本习题内容主要是巩固三角形边的关系,并能解决比较开放

  学学习内容的问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本习题可

  需

  分析

  以承载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有序思考的学习任务。

  求

  分

  根据学习起点和学习内容的分析,本习题的教学目标可以定

  析教学目标位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判断和问题解决,巩固三角形边的关系;

  分析二是经历思考与想象的学习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有序思考的学

  科素养。

  教学阶段

  微课教学过程

  画面呈现文字说明

  上课教师知识点讲解词

  时间安排

  引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探索了三角形边的关系,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下面三组小棒,哪些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呢?

  20秒

  1.很明显答案是这样的。

  设疑解答

  为什么第(2)组的三根小棒不能

  摆成一个三角形呢?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因为三角形任

  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第(2)

  组中一、二两根小棒之和是

  1+2=3cm,跟第三根小棒一样长,

  所以不能摆成三角形。而(1)(3)

  两组中的三根小棒,任意两根小棒

  的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的

  长度,所以它们分别能摆成一个三

  角形。

  2.我们再来看第(1)组的三根小棒,

  它们摆成的三角形是一个什么三

  角形呢?你知道这个三角形的样

  4分

  子吗?想一想,并比划比划。

  我们可以这样想:这里有两根一样

  长的小棒,都是4厘米,第三根小

  棒是6厘米,所以它应该是一个这

  样的等腰三角形,你比划对了吗?

  3.我们继续看这个等腰三角形:如

  果把底边6厘米的小棒换成其它长

  度的小棒,还可以是几厘米呢?你

  还能想象并比划出这些三角形的

  样子吗?

  我们先思考第一个问题:根据三角

  形三边关系,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

  两边之和4+4=8cm要大于第三

  根小棒的长度。那么,8大于哪些

  数呢?答案很明显,如果第三根小

  棒长度是整厘米数的话,那么□中

  就可以依次填1、2、3、4、5、6、

  小结整理

  7,因此,题中6cm的小棒还可以换成1cm、2cm、3cm、4cm、5cm或7cm的小棒。你明白了吗?然后,我们再来想象与比划这些三角形的样子。我们可以从底边是1cm的三角形开始想象和比划,它们依次是这样的等腰三角形。你们的想象和比划,对了吗?最后,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三角形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又是不变的呢?对!这些等腰三角形的样子发生了变化,但两条的腰长度不变,三边的关系也不变。

  如果第三根小棒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那还可能是哪些等腰三角形呢?如果它们的样子往两边继续变下去,又将变成什么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首先,我们运用了三角形边的关系判断了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接着,我们想象与比划了第一组小棒摆成的等腰三角形的样子;最后我们有序思考和想象出换掉底边6厘米的小棒之后,其它等腰三角形的变化与不变。可见,我们不仅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的习题,还要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有序思考、学会空间想象。再见!

  40秒

  

  

篇八: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实用文档

  【认识周长】微课教案、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

  微课名称:【认识周长】

  时长:3分40秒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形,让学生清楚首尾相连的图形是封闭图形;只有封

  闭图形才有它的周长。

  2.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什么是物体的一周。

  教学类型:讲授型

  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教师和学生

  学校:安源区八一小学

  主讲:袁瑀指导老师:刘樱子卢湖燕

  设计思路:

  【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

  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初

  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根底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

  习圆的周长奠定根底。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现实中,

  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却无法清晰的用语言描

  述出来,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了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

  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这个概念,我设计了

  本节微课,在这节微课中着重讲解周长的定义中的两个关键词:封闭和

  一周。首先,我结合具体图形,让学生清楚首尾相连的图形是封闭图形;

  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它的周长;其次,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出示标有

  .红线的“三片树叶〞,使学生更清晰地体会什么是物体的一周。通过本

  实用文档

  节微课让学生自己感知周长的概念,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生动的情

  境,从而理解周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程序:

  环节片头

  正文讲解

  视频内容

  同期音

  〔字幕〕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微课

  主讲:安源区八一小学袁瑀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了解有关四边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

  第一视频:理解“封闭〞〔字幕〕周长的定义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在周长的定义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封闭,一个是一周,首先,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第一个关键词,封闭。

  第二视频:出示两幅图

  请看第一幅图,这个图形是个不封闭图形,因为它首尾不相连。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第二幅图,这个图形首尾是相连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封闭图形。

  第三视频:理解“一周〞〔字幕〕周长的定义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刚刚我们知道了首尾相连的图形是封闭图形,那什么又是一周呢?

  .

  实用文档

  第一幅图中的红

  线就不是树叶的一

  周,因为它没有完全第四视频:出示标有红线的“三片树沿着边线。

  叶

  〞第二幅图中的红

  线虽然从起点出发,

  但没有再回到起点,

  这样的也不能称为树

  叶的一周。

  而只有第三幅图

  中的红线既完全沿着

  边线,又从起点出发

  再回到了起点,围成

  了一个封闭图形,这

  样才是树叶的一周。

  第五视频:学习指导

  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的

  说一说:

  周长

  钟面一周的长度〔出示两道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就是钟面的周长

  片这节微课就到这里,你都学会了吗?谢谢大家的观看!

  尾

  教

  一节微课学习的内容。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是想在最短

  学的时间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加强,只是一个尝试,反

  思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研究和思考。

  配套学习资料:【认识周长】PPT课件

  制作技术介绍:

  本作品主要应用PPT进行录制,并加以个人解说,通过“全屏录

  制〞的方式,将课件内容和解说词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录制成此视频。

  .

  

  

篇九: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课

  设计

  毛庄镇松各庄小学

  复式条形统计图

  题

  者

  赵霞

  来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

  2017年10月

  源

  第一课时

  时间

  录制

  CamtasiaStudio+PPT

  时长

  4分34秒

  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通过对单式设

  条形统计图的复习,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在用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计计理念

  划销售和实际销售的空调台数的基础上,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然后通过

  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对比,找出不同之处,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

  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读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

  目标重

  效的表示数据。

  难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难点:用复式条形统

  点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八、、

  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讲

  解

  设计意图

  导

  课件出示例题1中空调计划销售统计表,根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简

  据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以此来复习单式条形统单知识,为学习复式条形统入

  计图的特点。

  计图做好铺垫。

  1、在以上的统计表中增加一项:空调实际

  销售情况,并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2、观察两个统计图,提出质疑:有没有更

  过好的办法能清楚直观的比较计划销售和实际销售的情况从而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设计方法。

  程3、演示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重点

  突出图例正确使用及必要性。

  4、通过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

  图的直观对比,总结两种统计图的不同。

  通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1、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

  出示亮亮埋发店周理发人数统计表

  ,

  练

  习

  根据统计表将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一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

  2、观察“某年北京市和深圳市的平均气温统

  计图的绘制方法。

  计图”,通过图中的信息完成练习。

  

  

篇十: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微课制作技巧

  摘要:微课,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微课来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同时是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内容之一,深受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喜欢。小学数学微课作为数学智能教学系统数字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微课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困惑,小学数學教师如何高效地制作微课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空中课堂

  世界的开放带来知识的开放,教育的开放与之并行。教育的开放表现为资源的开放,微课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正以高效的时间利用率和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深受大家的欢迎。关于“微课”的概念,目前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或描述,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观念的发展,微课的外延在扩展,内涵在丰富,形式也越来越自由。但是他们对微课的本质认识都是相通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用简单的艺术把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用可视化的视频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借助互联网能够进行线上和线下学习。

  微课对课堂的辅助效用使得教师可以缩短他们的教学时间,从而扩大课堂讨论、答疑甚至当堂练习、反馈的空间,给学生更为及时、有效的学习体验,避免拖延造成的遗忘和被动。虽然网上的微课形式多样,但能直接供学生和教师使用得不多。对于实际教学来说,网上的微课程作品针对性不强,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学生。微课是由教学者生产出来的,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情感的交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高效地制作微课程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际来谈一谈怎样制作微课比较实用。

  一、找准要点精准发力

  (一)体现数学学科的特性

  数学微课设计与其他课程设计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操作时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性。数学微课一定要找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技能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方面进行制作,要“剖小”、切勿“贪大”。如果知识点较多,可以做成几集微课程。例如:低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凑十’就可以做成微课程;人教版三年级“计量单位”是学生易错的知识,可以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做成类别微课程,便于学生进行比较;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中“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做成微课程,课前让学生在家看视频指导,自己测量出不同圆的周长,第二天课堂上直接呈现学生的测量数据来推导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从而课堂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汗学院的微课很值得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学习,那些吸引人的10分钟的视频课程就是可汗学院的心脏。

  (二)应用场景的对比分析

  从2014年7月至今,笔者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学中,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反思学习的微课都大量制作并让学生学习过,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小学数学微课的运用和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课后学习、课前预习、课中明理。究其原因,由于受教育理念、家校经济条件(以笔者所在的西部某省会城市为例)、互联网、平台系统等的影响和制约,“翻转课堂”模式至今并未在教学中真正运用,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只能借助微课进行简单的学习,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习的数据。课中有教师的讲解,微课自然运用的比较少。相比之下,小学数学微课在课后的作用就很明显。由于各种原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有个别学生未能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将难点和重点做成微课,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群和学校网站,供有需要的同学回家继续、反复利用视频资料学习。针对课后作业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将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做成微视频,供孩子们在家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做家庭作业不再是难事,乐于完成作业。针对测试卷子,在校没时间测试,或者在校测试了老师没时间及时批阅。我们将难以理解的题目或容易出错的题目的讲解视频做成二维码,一并打印到相应题目的旁边。供孩子们测试完成后,利用家长的手机“扫码”学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个别家长不会辅导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

  (三)利用好黄金时间段

  从时长来看,小学低年级的微课尽可能地控制在3~5分钟以内,小学高年级的微课最好控制在5~8分钟以内。因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短暂的,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课堂上面对面讲解,学生理解都有困难,让孩子在家里看着视频自学,能有好的效果吗?

  二、掌握技术选择方法

  目前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大公司对教育产品的研发,制作微课程的工具和软件有很多,国内常见的方式可大致有四种:DV拍摄、录频软件录制、视频编辑软件(例如手机中的小影、乐秀等)和专业微课录制设备。从制作方式来讲,DV拍摄(包含手机拍摄)和专业微课设备录制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虽然录频软件也具有视频编辑软件的功能,但从国内选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的数据来看,一线教师选用FSCapture、“EV录屏”和“喀秋莎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Studio)”较多,所以笔者将录屏软件单列出来。当然,我们要依据所拥有的硬件设备,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微课的制作。

  三、靶向清晰解决困惑

  (一)逻辑的完整性

  数学微课虽“微”,却始终是一节完整的“数学课”。“完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教学设计的完整,二是外在学习系统的完整。微课主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个微课通常只讲一个知识点,必须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才能理解的内容。设计过程要有导入、新授、应用和总结等环节。同时成功的微课还需顾及外在学习的系统性,若只有微视频,则学生难以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因此微课还需囊括一系列辅助资源,包括微学案、微练习等,使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二)情景定位的明确性

  微课是为“一对一”的高效自主学习而设计的,并非“一对多”,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自学使用,讲解时注意语气和人称代词的使用,突出“平等”和“服务”的理念。

  (三)思考的独立性和交流的互动性

  数学微课教学需要学生参与思考和探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有助于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微课大多应用于在线教学,在线教学不同于在实体教室内上课,有教师统一管理全班学生,及时维护课堂纪律。而在线教学是屏幕做黑板,教师学生隔空对话,小学生“空中课堂”中的微课刚开始学生、家长都觉得新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奇感会逐渐下降。如何提高小学生线上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一是教师授课前必须要精心准备课件、微课,让微课有丰富的内容,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要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三是要及时评价。微课是交流,而不单单是教学,所以要有恰当的提问和互动,但不宜过多。交流互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就在身边,使他油然产生亲近感,更主要的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开发的合力性

  一线老师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难以完成大量的微课。可是一个或几个微课程作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学校可以组织年级组的老师一起合作,开发整个单元、一册书、甚至一个学段的微课程。

  (五)发展的创新性

  微课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微课只是一种教与学的工具,但不要为了微课而盲目铺开大搞微课程。当然,千万不要去追求那种漂亮的或者说是有创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内容是核心,内容是主体。

  四、运用技巧突显美观

  作为一种以视频形式来呈现的课堂形态,微课的教学视听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国内的微课大多以PPT为基础,借助软件录制成视频文件。根据笔者多年的小学微课实践,建议在制作数学微课时掌握以下技巧,提高画面和声音的美感。

  (一)追求形式的简洁性

  可以参照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微课大赛中官方给出的微课制作要求。

  (二)鼠标声音的处理

  一边播放PPT一边录屏时,PPT的翻页用键盘中的“箭头”,以此避免用鼠标翻页的声音录入其中。

  (三)喷麦的处理

  笔记本电脑不存在这个问题,台式电脑音频输入需要借助话筒,喷麦就是录音的时候嘴离话筒太近,造成话筒被嘴里的气喷出来弄得扑扑响,影响声音效果。为保证微课的声音清晰、干净,除了调整嘴巴和麦的距离以外,还可以使用防喷罩。在没有专业防喷罩的情况下,将手帕或餐巾纸放在麦上也可以起到防喷罩的作用。

  (四)录错时的处理

  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出现操作或者讲解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出现此类情况,无需停止或重新录制,可以暂停3秒或者拍手掌等方式留记号(便于剪辑时查找错误之处),再将讲错的内容纠正后重新录一次。不要只录一句话或一个词,那样前后的音频差别会很大,能明显听出来是修改过的。

  (五)一页多色原则

  用最少的页面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或呈现内容,结合手写板的使用,就如同在黑板上或纸上给孩子讲解。

  數学微课有利于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让教师在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进行微课教学其实也是教师的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微课的开发与制作中,教师个体的作用固然重要,但要微课真正发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的作用,必须要依靠团队和学校的力量。学校或区域共同体要完善资源库,加强微课开发团队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甚至可以在区域内建立微课联盟,吸引高校和企业,共享优质微课资源管理平台。

  技术不仅改变着生活,而且倒逼着学习。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微课能走多远,在于我们的思考与实践。微课引领的课堂新革命,必须扎根学校,回归教育和人本身。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美]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著.刘婧译.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赵国忠,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篇十一: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长方体的特征》微课设计方案

  【学习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认识面、棱、顶点,掌握其特征。(2)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认识长方体,掌握其特征。(3)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学习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掌握其特征。【学习难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学习形式预告】认识面、棱、顶点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认识长方体,掌握其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学习过程】一、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指明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有几个面,有几条棱。指明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二、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认识长方体。(1)长方体面的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相同。(2)长方体棱的认识。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相等,因此我们可以将棱长分为3组。

  (3)长方体顶点的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我们把横着的棱的长度叫做长,把纵着的棱的长度叫做宽,把竖着的棱的长度叫做高。(2)随着长方体摆放位置的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四、总结长方体的相关知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三角形内角和》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撕、拼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教学过程

  1.确定策略

  师:我们可以通过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因为180度的角是平角,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如果是平角,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2.操作演示

  (1)先画一个平角,注意要画出平角的顶点。

  (2)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每个角的顶点与平角的顶点重合,相邻的边也要紧紧挨住。

  (3)最后观察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恰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3.小结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四、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是对“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进行展开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基础。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所以然”。我的设计意图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微课以操作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更加直观的展示了平角的特点,结合平角的特征,让学生对猜想进行了验证。“在此我提出拼角的方法,拿出准备三角形进行操作,从中获益,发展动手动脑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学生也学会了转化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主题:初步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钟面,会认和会拨整时,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说出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流程:认识钟面

  认识整时

  记录整时

  教学内容: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钟表。

  同学们,钟表这样大家底里的成员可多了,有手表、怀表、闹钟、挂钟、座钟等。

  二.认识钟面。

  除了电子表外,其它的钟表成员上都有一个画有刻度的钟面,下面我们就先认识一下钟面吧!钟面就有12个数、12个大格、分针、时针。

  三.认识整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四.记录整时。

  两种方法:第一种,数字后面加“时”字;另一种方法,数字后面上下点两个小圆点,再加两个“0”。

  实施思路:

  先让学生简单认识钟面上的12个数、12个大格、分针和时针,在简单认识钟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整时,然后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几种题型讲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第三、四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笔算,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基础之一。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会简单的估算。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这个时期儿童经常利用熟悉的经验进行思维运动。所以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分清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会进行验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

  设计思路与意图:本次视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归为三种类型,由易到难,分别进行讲解,并且拓展到常见题型的解答方法。特别强调学生易错以及难以理解等方面,对学习方面比较缓慢的学生尤为有效。

  微课使用建议:本视频课用于学生课前复习,也可用于特别学生指导,但用于最后考前复习资料效果最佳。

  学生体会

  学生通过使用该小程序,更方便地了解老师需要在群里通知的内容,无需回复收到,即可表明自己已查看老师发布的内容。同时,上传作业也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做到及时修改。班小二中的打卡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天可以记录,而且教师会送小礼物,学生会有排行榜,做得好的同学会收到电子奖状。学生们表示这个小程序非常的便捷有效,对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学生体会

  通过问卷星的调查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愿意真实的去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这样真实性比较高,教师在这一点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从而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加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有利于学习的进步,知识的稳定,整个班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

  学生体会

  调查内容是家长所关心的话题,题目语言通俗容易理解,

  大家乐于答题。从中反映出家庭作业布置的一些现象,便于学

  校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也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习

  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为应用了多种多样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练习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练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学习,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让孩子们更加乐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篇十二: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图形》

  设计者

  王静

  知识点来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设计时间

  2021年5月3日

  录制方式

  录屏

  适用对象

  一年级

  教学环□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巩固练习类□知识拓

  节类型

  展类

  1.教学思路

  立体图形是平面图形的重要的认知基础,通过设计“从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

  形”的操作活动,引入平面图形的学习,让学生在认识平面图形特征的同时,理

  解“体”和“面”之间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设2.与思维教学整合

  计

  思

  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活动中,我借助思维教学中的树形图,对学生的分类

  路结果进行整理。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树形图,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有了全面的

  认识。“面”和“体”的辨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为了能让学生能准确的理解,我将思维教学中的双气泡图引

  入数学课堂,通过直观的对比、形象的图示呈现,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

  教学过程设计

  环内容

  节

  画面

  时间

  片

  头

  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第1张幻灯片

  16秒

  一、认一认,回顾旧知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正

  文1、认一认:辨认四种立体图形,说出名称。讲

  第2张幻灯片

  解2、小结:这四种图形都叫做“立体图形”。

  3、摸一摸:每个立体图形上都有平平的面,

  初步感知“面在体上”。

  29秒

  二、做一做,把“面”请下来。

  1、想一想:立体图形的表面是什么图形?2、动画演示:依次出示四种立体图形,演示从立体图形中把面“请”下来的过程。

  第3至4张幻灯片

  66秒

  三、认一认,认识平面图形。

  1、认一认:辨认“请”下来的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第5至6张

  2、看一看:观察“请”下来的面的特点,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征。

  幻灯片

  3、小结:这四种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4、比一比:借助双气泡图,对比“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异同。

  94秒

  四、分一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1、分一分:请学生对4个平面图形进行分类。

  2、交流探讨:借助树形图,展示三种常见的分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分类标准,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第7至8张幻灯片

  3、比一比:运用双气泡图,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对比。

  140秒

  结1、出示课后小练习。尾(2、出示片尾。秒)

  第9至11张幻灯片

  33秒

  评价和反思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本节课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由于平面图形比较抽象,需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知,在实践体验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时间和空

  间,让学生在“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给图形分分类”等实践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帮助学生体会从立体到平面的转换,进而理解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图形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活动中,我借助思维教学中的树形图和双气泡图,通过直观的对比、形象的图示呈现,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面”和“体”、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了辨析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微型课展示: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P6-7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丰富,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四则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和研究四则运算。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请你们先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24-8+1028+12×835+15-1224÷8×714+35÷717-24÷620×9÷326×4-125÷5

  你们能不能为这8道算式来分分类。行吗?好的,行,你们就试试吧。2.反馈:谁来把你的分类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你是这样分类的。点击课件:

  好的,根据你的分类,老师将算式进行整理。【课件出示】你是将这4道算式分为一类,,这4道算式分为另一类。

  3.请你来说说,你是依据什么来分类的?你的意思是:这组算式【课件出示】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这一组是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问: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想法吗?好的。4.过渡:像这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同级运算,[点击课件]我们一般是怎样计算的?你说的很完整,像这样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5.你能口算出这4道题的结果吗?你们说的很正确。【课件出示】补上答案:263821606.那么这一组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两级运算。[点击课件]你会算吗?怎么算?好像同学们有困难,哦,你想说?同学们,他认为也是从左往右计算。有同学马上有意见了,我们来听听。你认为肯定不对,比如17-24÷6这题,从左往右计算17-24也不够减呀。那怎么办呢?请你来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你怎么知道的?哦,书本上预习的。那么是不是真正理解这种方法呢?7.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一类四则混合运算。【课件出示】四则混合运算二、探究学习【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图片过渡语:我们再次来到冰雪天地,看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1.【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开业了,小王、小李、小陈3位叔叔相邀来玩,他们带了100元钱,还剩多少元?出示条件: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2.谁来为大家读一读题。3.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又是什么意思?过渡语:你们条件看的很仔细,知道了成人票每张24元,在半价就是24元的一半12元。4.那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自练本上。5.反馈:完成的同学请用你的坐姿暗示我。好的,同学们都完成了,谁愿意把你的解题过程和大家展示一下。好,你来。6.【课件出示】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 思路 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dho8.com/jiaoansheji/2630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