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达文档网!

2023年《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优秀范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1-01 12:45:05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1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优秀范文】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1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

  三、探求拓展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了一篇三字经, 内容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习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轻松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助的。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扩展阅读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扩展1)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0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的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课堂上本人注意实践以下几点。

  一、采用随文识字教学常模的四组织教学,将词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课堂上,本人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出段落和词语,如“夏天”是透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是看图听北风的声音引出,“个个”是透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引出,“自由自在、幸福、痛苦”是透过总结性谈话引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透过谈话引出,第三小节透过看图引出。同时本人注意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汗”和“粮”的字形记忆就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理解,因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注意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整合。

  为了防止教学资料,教学过程过于零散,本人采用以一个词为线索,组织教学。本人围绕“傻瓜”一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围绕“傻瓜”从释义到谁是说谁是傻瓜,蝈蝈为什么说蚂蚁是傻瓜?蝈蝈认为怎样做才不是傻瓜?到底谁才是傻瓜?认识到错误并打算改正还是傻瓜吗?展开讨论,一以贯之,从而实现了对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蝈蝈和勤劳的蚂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起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同时蚂蚁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对蚂蚁的喜爱,为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做了必须的铺垫。

  五、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透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透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持续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六、挖掘教材资源,适度拓展,想象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课文中“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只是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启发学生透过想象,适度拓展,说说蚂蚁们有的(),有的()。并加上动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和想象潜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七、前后衔接,注重积累。

  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几处强调,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上,本人注重成语的积累。在看夏天图时,我补充了“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学习完童话故事,总结时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简单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八、重新解读文本,实现人文关怀,教书育人。

  本课篇幅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朗读体会蚂蚁的勤劳,同时注意创设情境实现人文关怀,改变了以往将蝈蝈当成反面典型的教学模式,将蝈蝈当成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引导学生明白,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样不仅仅教了书还育了人。

  总之,在教学中本人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透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重视朗读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使学生喜欢阅读,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2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习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3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抓住了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行了语基的训练。总之,本节课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的同时,引导个性化阅读,并加强了双基的教学。

  《标准》关于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识字、写字的第一条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努力培养学生读书、识字、写字的兴趣,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正如张庆先生所言:“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最关键的措施就是要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1.切实过好认读关,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有一定的情感。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苹果卡检查生字,通过开火车检查词组、长句子的认读情况。在记生字、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看笔顺图,动手在田字格里描了描,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相结合的原则。

  2、注重读的形式与层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板贴和动作演示,加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4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学生很喜欢阅读,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

  在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我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网上下载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动画课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学生。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情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活泼、色彩斑谰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蝈蝈,在第二年的夏天会怎么做?创设真实生活情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课档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二年级。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进行读的训练,并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给予指导。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运用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 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蚂蚁搬粮食还有哪些动作。再让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拓展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教师扮演蚂蚁,学生扮演蝈蝈,他们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说: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 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6

  以“我要争夺聪明花”这一激励手段为切入点而设计的这节识字课,充分体现。

  ⑴“教师,放心地放手吧!”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必须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甘于寂寞,学会等待,懂得赏识。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质疑、理解、感悟、探究还给孩子们。

  ⑵“孩子们,看你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只要把儿童*出来,小孩能办大事。”课堂是孩子们的。他们不再是被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人。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自主选择、自读自悟,他们就能自主地获取知识,创造性的发现问题,体悟情感。

  ⑶“课堂,越发开放了!”课堂的开放除了在师生观念上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也体现在课内向课外的开放。社会是大课堂。在识字这一小课堂上,凭借一双“慧眼”。把识字与生活之间 “契合点”挖掘出来,将识字与“链连”起来,使孩子们的学习进入更加开阔的天地。如:当生字宝宝学会了,让孩子们到课外书中,到社会中去寻寻他们的踪影,跟他们聚聚旧情。孩子们在“寻”的过程中获得比教材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⑷“激励,你真神!”“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以“争夺聪明花”为线索贯穿整堂识字课,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营造了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孩子主动积极参与到识字活动中去,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培养竞争意识,感受成功的快乐。再加上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优美自然的体态语,来一个满意的微笑,赞美的眼神,默许的点头,温柔的抚摸,使孩子们感到器重、关切、爱护、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充满赏识,充满爱的识字课堂里,孩子们的识字热情怎能不高涨呢?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7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习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8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运用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蚂蚁搬粮食还有哪些动作。再让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拓展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教师扮演蚂蚁,学生扮演蝈蝈,他们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9

  1. 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其中,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将“趣”放在首位,以趣为导、以趣促动:看着喷火的大太阳,孩子们把那句“夏天真热”读得淋漓尽致;亲身体验一回小蚂蚁搬粮食,他们终于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分别走进蚂蚁和蝈蝈的“家”,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劳动与懒惰的差异已不言而喻。生动有趣的环境布置将孩子成功地引领到情境中去,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的氛围。

  2.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并表演这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习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教学时对蝈蝈“笑蚂蚁是傻瓜”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描述。于是,我指导学生看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学时我还将课文进行拓展。在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含义后,我将书本归还于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到了,如果这几只蝈蝈侥幸没有饿死,它们会怎么样做?”由于教学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只做了适当了点拨孩子们就表现得很出色。

  遗憾之处:

  (1)教学中,虽然我注重了朗读地指导,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学生去观察、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地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2)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生字的教学应随课文进行,而不是学完课文后才来学习生字。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不断有新的起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0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求拓展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了一篇三字经,内容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习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轻松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助的。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扩展2)

——《蚂蚁和蝈蝈》课后反思3篇

《蚂蚁和蝈蝈》课后反思1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在炎热的夏天,蚂蚁辛勤的搬运粮食,而蝈蝈在大树下乘凉;到了寒冷的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课文属于童话故事,内容浅显,道理清楚。因此学生在理解内容和论理方面不难。

  首先,在教学本文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有趣的动画片导入课文,此环节先声夺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为了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动脑思考,参与学习。在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充分练读“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说说“满头大汗”是什么意思(通过动作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接着出示句型“有的……有的……”让学生用这一句型说说小蚂蚁还用什么方法搬运粮食,最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话,先个人说再同桌说,这一环节,学生由读到悟再到练,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动脑思考,参与学习,而且思维得到启迪,语言得到发展。如有学生拓展学习时说话:下课了,有的小朋友在操场上玩球,有的小朋友在操场上跳绳。

  但是由于是新教师,经验不足,在备课时忽略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应该改进的地方。

  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教学,要注意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合作互动。如本节课的识字教学,在检查预习的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每一组选一个代表找出一张共同认为学起来困难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互助学习。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在实际操作时,由于考虑不周全,大部分学生在预习时已学会了生字,导致教学失控,此教学环节虽热闹,却无效。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不过是随意找一个字贴在黑板上,匆匆而过,期间没有过多的思考和选择。这样就变成了热闹的游戏,没有达到检查预习的效果,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们的智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意识。因为本节课容量较大,包括识字、词,学习课文,指导写字。在一些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考虑不周全,致使我为了使整个教学环节完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还停留在表层,就匆忙把学生领到另一个教学环节上去了。特别是在提问时,几乎没有等待的时间,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展开就要求回答问题,这样做大多数学生可能还来不及思考,只有个别思维敏捷的学生能作出反应。

  新课程标准强调:给每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表现是人实现发展的途径,让学生获得生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自信心增强了,也就会走向成功。但是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了解不充分,怕发生冷场的情况,导致面向全体不足,有的学生回答了很多次问题,而大部分学生一次机会也没有。

  因此,我想,如果把识字熟悉课文放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重点讲解课文,可能教学效果更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合作学习,那么他们的表现将会更精彩。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应该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结束以后做到认真反思,一课一得。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请教。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多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技能,争取做得更好。

《蚂蚁和蝈蝈》课后反思2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开头我设置了两则谜语导入,谜底分别是:蚂蚁和蝈蝈,揭示了本文的课题,并请他们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首先对谜语很感兴趣,猜完再观察这几个字都有虫字旁,说明都是昆虫,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的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到了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

  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熟知课文内容。首先我让学生先看课文配套的光盘,既听了一遍课文,又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在他们被光盘上的动画吸引了时,再去读课文就会很主动的了,不会很被动的、机械的去读。读完课文,我首先采用的是指名分段朗读,把课文先疏通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并把它读好,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这样读书就不会太单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想读的段落。而且在别人读的时候,其他人也不会没事做,想着怎么评价,同时也是在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其中,我渗透着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读好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好了,才是学课文的前提条件。

  精读课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和充分想象来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的。比如第一段:我先是出示夏天火热的骄阳,让学生感受到热,接着读好“夏天真热”。由“这么热的天,一群蚂蚁在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切入到第一段的教学中去。指导学生看图,知道蚂蚁在背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接着让学生来做做勤劳的小蚂蚁,也来背背粮食,也就是朗读并表演。因为表演使情景更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己主体体验,感受到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粮食的辛苦哭,加深读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感染,对勤劳的蚂蚁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表演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加的活跃。

  在读到“个个满头大汗”的时候,老师适时教学“满头大汗”这个词。可以问什么情况下会满头大汗?通过学生自己举例,既理解了这个词,又做了说话练习。第二段我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低年级的教学不适合用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下来,那样会太烦琐,而且会减少学生读的时间。所以,一年级的课文都非常的简单,直接可以从读中去理解,去感悟。这一段我主要是让学生读和想象“蝈蝈可能会小蚂蚁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边看图边做动作,配合着想象。学生说得很好,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在读到“自由自在”的`时候,重点讲一下这个词。问学生是否知道“自由自在”的意思,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蝈蝈想乘凉就乘凉;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真是“自由自在”。引导学生把这一段又记忆的一遍,加深印象,知道蝈蝈过得很舒服。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的教学中也有遗憾:

  (1)、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朗读的指导,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他们去观察、去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上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2)、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我教的是“粮”和“呼”两个字,在阅读到写字的环节中没有很好的过渡,感觉有点突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有不断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蚂蚁和蝈蝈》课后反思3

  本学期的实践课算是完成了,但也应静下心来好好的反思反思,在星期三的语文小小组活动中,对于我上的《蚂蚁和蝈蝈》这一课,各位前辈也作了批评指正,让我这个新教师是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出于种种原因,原先设计的在真正的教学实施中未能有很好的体现,主要存在问题:

  一、情境创设不明显

  在设计中我抓住了中要语句要学生感悟,体验,但在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夏天真热。”这个句子的教学,我是先出示课文插图,并讲述:“瞧,夏天到了,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是说出热了,可总感觉我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图上的太阳光很柔和,也许应该加上知了的叫声点缀一下,和同学在课前去晒一晒火辣辣的太阳感受一下,或许学生在这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

  二、动作有些乱

  我这节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所以在出示小黑板的时候,可能有点乱,学生已经说出里了,我还没能及时出示,有的是学生还没能全部说出,我就急着把小黑板挂出来了。这都应该是要多加注意的。

  三、朗读时要求过多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最后让学生拿起书本齐读本节,并要求读出蝈蝈的懒和神气,舒服的不得了,要读出三种语气要求过多了,其实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读出来就可以了,也能够体会到蝈蝈的品质了。

  四、评价不够

  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这一点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与进一步的提高。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扩展3)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1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在炎热的夏天,蚂蚁辛勤的搬运粮食,而蝈蝈在大树下乘凉;到了寒冷的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课文属于童话故事,内容浅显,道理清楚。因此学生在理解内容和论理方面不难。

  首先,在教学本文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有趣的动画片导入课文,此环节先声夺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为了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动脑思考,参与学习。在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充分练读“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说说“满头大汗”是什么意思(通过动作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接着出示句型“有的……有的……”让学生用这一句型说说小蚂蚁还用什么方法搬运粮食,最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话,先个人说再同桌说,这一环节,学生由读到悟再到练,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动脑思考,参与学习,而且思维得到启迪,语言得到发展。如有学生拓展学习时说话:下课了,有的小朋友在操场上玩球,有的小朋友在操场上跳绳。

  但是由于是新教师,经验不足,在备课时忽略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应该改进的地方。

  新课程标准强调:

  低年级教学,要注意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合作互动。如本节课的识字教学,在检查预习的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每一组选一个代表找出一张共同认为学起来困难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互助学习。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在实际操作时,由于考虑不周全,大部分学生在预习时已学会了生字,导致教学失控,此教学环节虽热闹,却无效。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不过是随意找一个字贴在黑板上,匆匆而过,期间没有过多的思考和选择。这样就变成了热闹的游戏,没有达到检查预习的效果,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们的智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意识。因为本节课容量较大,包括识字、词,学习课文,指导写字。在一些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考虑不周全,致使我为了使整个教学环节完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还停留在表层,就匆忙把学生领到另一个教学环节上去了。特别是在提问时,几乎没有等待的时间,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展开就要求回答问题,这样做大多数学生可能还来不及思考,只有个别思维敏捷的学生能作出反应。

  新课程标准强调:

  给每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表现是人实现发展的途径,让学生获得生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自信心增强了,也就会走向成功。但是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了解不充分,怕发生冷场的情况,导致面向全体不足,有的学生回答了很多次问题,而大部分学生一次机会也没有。

  因此,我想,如果把识字熟悉课文放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重点讲解课文,可能教学效果更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合作学习,那么他们的表现将会更精彩。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应该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结束以后做到认真反思,一课一得。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请教。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多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技能,争取做得更好。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扩展4)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10篇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二、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2、学会书写3个生字“呼、洞、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学写3个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寓意。

  四、设计理念:

  新课标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主动识字”为主要目标,始终贯彻“以读求悟,读中见悟”这一精神。根据低年级儿童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呈现形象直观的画面和动作,采取看看、说说、读读、演演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放飞想象,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主动地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通过以读促演,以演促读,读中品情,读中悟理,让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五、设计思路:

  1、抓住蚂蚁和蝈蝈夏、冬两季的不同表现,将课文分成两部分,采用对比读的方式,结合表演,理解文本。

  2、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联系上下文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和文中留白处的想象说话。

  3、贯彻“把识字教学更好地融入阅读之中”的理念,结合阅读,理解了要学写的3个生字,在指导写字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通过出示蚂蚁和蝈蝈的图片,引出两个词语,用喊喊朋友名字、一起打招呼的方法读词语,来揭示课题,激发兴趣。然后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蚂蚁和蝈蝈的什么事?并通过学生的汇报朗读,检查这些要求落实的情况。并学会书写4个生字“粮、汗、由、冬”,认识一个偏旁“米字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蚂蚁和蝈蝈》。

  师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2、开火车读词语:

  粮食乘凉刮起来躺在装满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冬天又冷又饿

  3、导入:故事的开头发生在什么季节呢?

  (二)细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1、师述:炎热的夏天来了,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听,什么声音在叫?

  (点击课件,出现夏景图,知了在树上叫)

  2、指导朗读:夏天真热。

  3、师:这么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都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拿起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设计《蚂蚁和蝈蝈》

  (2)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

  a、师:那小朋友们,想去看一看蚂蚁搬粮食的动画片吗?(点击课件,出现蚂蚁搬粮图)

  它们是怎么搬粮食的啊?

  它们难道不累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词卡:满头大汗指导读好词

  指导朗读句子: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创设情境:勤劳聪明的小蚂蚁们,你们还会用什么方法来搬粮食呢?

  引导用“有的……有的……”说话

  b、那此时蝈蝈们在干什么呢?(点击课件,出现蝈蝈乘凉课件)

  师:唱唱歌,乘乘凉,哇!多舒服啊!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表示,就是——

  出示词卡:自由自在

  你什么时候是自由自在的?

  指导读好词

  指导朗读句子: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c、那蚂蚁们在满头大汗地搬粮食,蝈蝈们在自由自在地休息,它们碰到了会说些什么呢?

  d、可蝈蝈们才不管呢!它们还以为自己很聪明呢,它们继续自由自在地享乐,而蚂蚁们却为了以后的生活,更加辛苦地劳动着,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板书: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分组对比读,戴上头饰分角色读,齐读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那聪明的小朋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傻瓜呢?

  2、看课件,师描述:终于,寒冷的冬天来到了,鹅毛大雪飘落下来,天冷极了!

  听,这又是什么声音?(课件出示冬景图)

  指导朗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出示字卡:呼认读

  学生学一学西北风呼呼的声音,理解“呼”。

  3、师:这时蚂蚁和蝈蝈又在干什么呢?

  4、师: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吧!(看课件)

  出示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齐读

  师:而蝈蝈呢?

  出示句子: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齐读

  5、思考:蚂蚁是怎样过冬的?为什么能过冬?蝈蝈为什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讨论中板书:躺又冷又饿

  出示字卡:冷“冷”旁边是个两点水,多冷呀!

  6、指导读第三段师,男女生分角色对比读第三段戴上头饰分角色读

  (四)总结提升,表演故事

  1、师:你想和蝈蝈还是蚂蚁交朋友?为什么?

  生畅谈

  2、师:刚才小蚂蚁也对老师说了一句话,它想让让小朋友们上台来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再把这句话变成了礼物送给小朋友们。

  3、指名上台戴上头饰表演,其余学生帮忙配音。

  4、交流评价,并出示句卡: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送给学生作为勉励。

  (五)指导写字

  ,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设计《蚂蚁和蝈蝈》

  1、认读“呼洞冷”

  2、引导学生找出三个字的相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写得左窄右宽),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3、跟着老师在田字格中依次书空三个生字。

  4、指导在《习字册》上描红。

  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乐于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直接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呀?(齐读课题)

  2、强调蚂蚁和蝈蝈的读音。(再读课题)

  二、品读文本,感受蚂蚁的勤劳(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夏天真热。指名读 。齐读。

  是呀,夏天真的很热,太阳像火一样,这就是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汗流浃背 大汗淋漓。

  来,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夏天的炎热吧。齐读。

  2、整体感知:天气这么热,不知道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3、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你觉得小蚂蚁搬得累吗?自己读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读出蚂蚁的辛苦、累。

  (3)是呀,小蚂蚁搬得很累,汗都流出来了。用一个词表示就是满头大汗。

  (4)读好满头大汗。指名读,齐读。

  (5)小蚂蚁背呀、拉呀,有没有偷懒的,谁来读好这个词?个个满头大汗。

  4、同学们想一想:小蚂蚁除了用背、拉的方法,还会用什么方法搬粮食呢?(推、抱、扛、抬、顶、举、咬、拖)交流。(动作演示)

  5、是呀,小蚂蚁非常辛苦,天气这么热,还在卖力地搬粮食,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

  6、小蚂蚁真勇敢,真勤劳呀!用我们最美的读书声来夸夸这群小蚂蚁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蝈蝈的懒惰(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蚂蚁在烈日下起劲地搬粮食,干得热火朝天,蝈蝈们在干什么呢? 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想象一下,蝈蝈们除了唱歌,睡觉,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干什么?

  2、对比总结,引导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说。

  3、蝈蝈们的生活如此自由自在,怪不得在看到蚂蚁搬粮食的时候都笑蚂蚁是傻瓜。

  (1)蝈蝈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嘲笑,讥笑)

  (2)蝈蝈会怎么笑话蚂蚁呢? 可以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来说说。

  (3)(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蝈蝈嘲笑蚂蚁的语气。

  4、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蝈蝈看见蚂蚁在搬粮食,不但嘲笑蚂蚁是傻瓜而且自己都躲到了大树下乘凉。你觉得这是几只怎样的蝈蝈?

  5、让我们拿起书,摆好读书姿势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

  6、朗读比赛:同学们,同样是在夏天,蚂蚁和蝈蝈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请第一、二大组的同学做勤劳的蚂蚁,读第一自然段,第三、四组的"同学做懒惰的蝈蝈,读第二自然段,比比哪一组读得棒。

  四、文本对比,感受不同的生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冬天来到了。

  (1)听,(课件播放风声)你听到了什么?

  (2)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指读、齐读。

  2、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天气这么冷,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4、此时的蝈蝈:

  (1)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是呀,他们一点都不神气了。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真是一群可怜的蝈蝈呀!

  5、合作朗读第三自然段:冬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完全不同呀!老师读冬天的句子,男生读蚂蚁的句子,女生读蝈蝈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六、课外作业,延续语文的快乐

  1、背诵课文。

  2、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培养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识7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引导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呼、洞、冷”3个生字,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任务二:巩固生字,书写生字:“呼、洞、冷”。

  学习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干( )同( )由( ) 冬( )

  汗( ) 洞( )田( )东(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冷又饿 又( ) 又( )

  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搬粮食 乘凉

  冬天 躺在洞里 又冷又饿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出示蚂蚁图:看到蚂蚁,你想说什么?(板书:蚂蚁)

  2、出示蝈蝈图:它是谁?看老师写这个词。

  (板书:蝈蝈)谁来喊喊它?指导读好轻声。

  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可爱的昆虫之间。板书:和。

  3、读课题:蚂蚁和蝈蝈

  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策略: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要多读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学完评价。

  (读书姿势、握笔姿势、写字姿势,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检查绿线里的生字

  乘凉 强调“乘”和“凉”都是后鼻音。

  你夏天的时候会在哪儿“乘凉”?

  (大热天在阴凉的地方休息,这就是乘凉)

  刮起来 强调后两个字读轻声。

  躺、装 蚂蚁躺在/装满 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指导怎样读好长句子。

  饿 又冷又饿 又( )又( )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板书:夏天 冬天

  学习生字:冬

  冬,是一个会意字。知道古时候的人是怎么写冬的吗?

  我们看甲骨文,古时候的人把绳子两头打结表示一年的结束,因为冬天会结冰,后来人们又在下面加上两块冰来表示冬。我们来看看现在冬是怎么写的。先看老师来写,“折文头下加两点”。我们一起来书空。

  3、检查课文朗读,随文学习生字,板书生字

  (一)第一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夏天蚂蚁在干什么呢?

  2.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

  3.你们知道小蚂蚁在干什么吗?

  (板书:搬粮食)指名读,注意轻声音节

  (1)学习生字“粮”

  A、你们知道哪些是粮食?

  B、粮食的粮是——米字旁。

  用心地看看米作为一个字和一个偏旁有什么区别?“米”做偏旁最后一笔变成点,为什么要变,不变就会打架,所以先出来的让一让,这叫谦让。

  C、记字方法:

  用加一加的方法。用换偏旁的方法(浪,娘,狼)。

  D、写字:米字瘦瘦左边站,捺笔变点缩一缩。良字紧贴竖中线。

  E、把这个字送回句子中,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学习生字“汗”

  勤劳的小蚂蚁搬粮食累不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满头大汗”指名读。

  A、你什么时候会满头大汗?(你见过谁满头大汗?)指名说话。

  B、积累关于汗的成语

  汗如雨下 汗流浃背 挥汗如雨

  C、这个你会填吗?

  一( )汗 (头、身、滴、把、脸)

  D、写字。

  E、读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读课文第二小节,纠正字音。

  2、蝈蝈们在干什么?这个样子就叫——自由自在

  出示:“自由自在”指名读。

  A、语言训练点:鸟儿在天空 地飞。

  鱼儿 ( ) 。

  ( )。

  B、“由”,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田)

  让它变魔术!甲 申 电 油 汉字真奇妙!

  C、一起写写。

  D、把自由自在送回句子中,读第二小节。

  (三)第3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读第三小节。注意读好长句子。

  2、你能用黑板上的`词语来说说今天学的故事吗?

  任务二:巩固生字,书写生字“呼、洞、冷”。

  1、这个小节中藏着3个生字,出示:呼、洞、冷(齐读)

  2、你有什么好方法,教教大家。 (音形义结合)

  (学生自学交流,老师推荐方法:呼吸用口,洞里有水,冷里藏冰。)

  3、仔细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发现?怎样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4、师范写,生书空(呼、洞、冷)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写一写左窄右宽的字,老师巡视。

  作业设计

  背诵《练习七》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4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设计特色:

  自由地读,尽情地读,读有所思,读有所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预设与点评:

  一、细读,感知文本

  1、激趣导入:

  ⑴小朋友们,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几位新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蚂蚁和蝈蝈的图画)。认识他们吗?喜欢他们吗? 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⑵大家再仔绸观察他们的不同神态,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蚂蚁和蝈蝈吗?(让学生围绕课题踊跃提问)

  (点评:以图画导入,形象直观。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向蚂蚁和蝈蝈发问、实际上是在叩问文本,推测课文的内容,打开阅读期待的视野,为阅读作好铺垫。)

  2、读课文,识生字。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用铅笔描红。(重点指导“蚂、蚁、粮、冷”等。)

  3、读课文,读通顺。教师范读,同学们练读课文,要争取读通顺,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加强长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的朗读指导。)

  (学生认真地、反复地练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读错的地方,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4、读课文,明文意。读了几遍课文,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二、精读,感悟文本

  1、组织互读。你们都读得很流利了,下面就在小组内交流朗读的成果,你们轮流朗读,大家互相倾听,互相评价,及时改进。看谁读得最通顺最流畅。组织互读。

  2、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用*时最喜欢的方法自由去读。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遍。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适时板书,重点突出以下几个句子:

  ⑴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⑵他们躺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⑶蝈蝈又冷又锇,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教师可组织同学们讨论、交流:“蚂蚁和蝈蝈夏天的不同表现与它们冬天的不同遭遇”及之间的联系。

  三、品读,内化文本

  1、组织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蚂蚁的勤劳。(重点突出“真热”、“满头大大汗”等词语。)

  2、组织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蝈蝈的懒惰。(重点突出“笑”、“傻瓜”、“自由自在”等词语。)

  3、组织学习第三自然段。品味蚂蚁冬天生活的幸福与蝈蝈的悲惨。(重点突出“躺在”、“装满粮食”、“又冷又锇”、“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等词)

  四、展示读,呈现文本

  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2、安排赛读。

  (1)指名读:每小组从其他组中随机抽一名同学比赛读。

  (2)推荐读:每小组推荐一名读书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赛读,大家边欣赏边评议。

  3、诱导悟读。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然后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交流。(读完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感受,提疑问,释疑难)

  五、表演读,升华文本

  1、在熟读感悟的基础上,引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同时出示两个话题:

  ⑴夏天,蝈蝈看到蚂蚁搬粮食,累得满头大汗,都笑话他们,这时蝈蝈会怎样说?蚂蚁又会怎样回答?

  ⑵冬天,蚂蚁躺在温暖的洞里过冬,蝈蝈又冷又饿,这时他们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练说,看谁说得既有创意又结合实际。)

  (点评:教师抓住文中艺术的“空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的说话训练,这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语言表达的机会,也大大丰富了课文内容,优化了学习资源。通过说话练,搭起了学生和文中人物及作者*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文章的意境,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和创造,从而深化了理解,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2、过渡:孩子们,蚂蚁和蝈蝈看你们学得这么好,想让你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⑴小组表演。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演蚂蚁和演蝈蝈,各人自找伙伴,自愿组合,在小组内自由表演。

  ⑵表演欣赏。推荐两组演得好的到台上表演,教师给他们戴上头饰,并提供简单的道具,表演后现场评出“最佳小演员”。在学生表演过程当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适时地介入,穿针引线,巧妙地点拨和诱导。

  六、诵读,超越文本

  1、循序渐进地背。教师提示文中关键词语:“夏天,一群蚂蚁( ),他有的( ),有的( )。几只蝈蝈看到了,他们( ),有的( ),有的( )。冬天到了,西北风( )。蚂蚁( )。蝈蝈( )。”让学生看词语,想课文。背起来轻松自如。

  2、入情入境地背。出示多媒体画面,播放轻音乐,使学生在画面的感召下,在音乐的启迪下,入情入境、兴趣盎然地背诵。

  (点评:背诵是积累内化的重要途径。课文中规范、鲜活的书面语言,只有通过熟读成诵,才能积淀成熟练的语感经验,真正内化到学生的语言结构中,成为他们永恒的语言财富。让学生多种形式的练习背诵,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背诵效率。)

  3、播放舒缓的音乐,教师轻轻地朗诵:转眼第二年的夏天又到了,蚂蚁和他们的邻居蝈蝈又聚到了一起。回想起去年冬天的经历,这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能模仿课文的样子,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吗?

  ⑴学生自编童话。

  ⑵指名读自编的.童话,师生评议。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以及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想象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拟用两课时完成,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请来了两位小动物,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可是,他们还不想急着和你们见面,想请你们来猜猜他们是谁,好吗?

  2、(逐一出示谜面)

  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团结在一起,抬走大米粒。

  腿长胳膊短,身披绿衣裳。有人不吭声,无人弹琴把歌唱。

  (猜出谜底后出示图片)

  [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蚂蚁和蝈蝈的外形及生活习性有一个感性印象]

  3、(出示词语:蚂蚁、蝈蝈)

  4、过度:有一天,蚂蚁和蝈蝈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补充课题:和)

  读了第20课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课文,要求:

  (1)读通每一句话,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生字词。

  (3)给课文编好小节号。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乘凉冬天又冷又饿

  搬粮食刮起来洞里

  自由自在呼呼地满头大汗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到课文当中去,你还能读好吗?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不然的话往往就是在浪费时间,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检查自读时,先读准生字词,再读课文,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炎热夏天的图片),瞧,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外面一丝风儿也没有,树木、地面都快被烤焦了,这是什么季节呀?(板书:夏天)

  2、在这炎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他们在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轻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

  3、指名回答:蚂蚁在夏天干什么?相机出示“蚂蚁搬粮食图”

  4、蚂蚁在搬粮食时除了背和拉,他们还会用到哪些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蚂蚁搬粮食的动画吧,请大家仔细观察。(播放动画)

  师生交流,相机板书:背、拉、抬、推、举、扛、抱等动词

  师指板书小结:小蚂蚁们可真聪明呀,在这炎热的夏天里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你觉得它们干得怎么样啊?(板书:满头大汗)。

  5、全班配上动作朗读第1小节。

  [播放蚂蚁搬粮食的动画,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同时,补充蚂蚁搬粮食的其他方法,从而积累了一系列动词。最后,老师在小结中将这些动词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串联起来,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句式的积累与强化]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出示图)

  2、学生说图意。(蝈蝈在睡觉、唱歌……)

  是啊,炎热的夏天,蚂蚁满头大汗搬粮食,而蝈蝈却不干活躲在大树下唱唱歌,乘乘凉,睡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

  随机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评价,议读。

  3、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会怎么说吗?

  情境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你们听,(教师边描述边放刮西北风的录音,出示冬天的画面)你们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对,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多冷啊!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来,冬天到了,读(齐读)这时,蚂蚁和蝈蝈的情况怎么样呢?

  2、读第二句话。

  出示蚂蚁过冬图:请大家再仔细的观察图画,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有的,可真啊!

  (相机板书:开心、幸福等词语)

  过渡:蚂蚁开心地过冬了,那蝈蝈呢?

  3、读第三句话。(板书:又冷又饿)

  出示蝈蝈过冬图: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他们的表现,想象一下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蝈蝈又冷又饿,有的,有的,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4、齐读第3小节。

  5、(出示夏天、冬天的对比图)小朋友们,学完了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最后,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发挥想象,用补充的句式练习说话,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补充的句式也在无形中与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构段方式对应,进行“有的……有的……”句式的浅层训练,虽然这还不是一年级学生训练的要求和重点]

  7、、总结课文

  夏天蚂蚁辛勤劳动,冬天快乐又幸福;蝈蝈夏天不劳动,到了冬天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小朋友们,只有辛勤劳动,生活才会快乐、幸福。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粮冷

  2、教学新偏旁“米”(比较与“米”的不同之处)

  3、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如: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拆字法等)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粮:右半部分不要忘一点

  冷: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今”

  4、学生书空生字。

  5、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

  6、给生字“开花”(组词)

  7、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这两个字。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6

  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小朋友们,树林里有一棵老树,他见识可多了,林子里发生的事他全知道,你们想不想听树爷爷讲故事?

  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课件:(有一棵老树说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就给大家讲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吧。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2、师范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好冷啊!你冷吗?(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试着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学生评价相机,字理学习“刮”

  刮字左右结构,立刀旁,立刀旁与刀有关。同学们想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一样,也是很疼的,这样的冬天非常的(冷)哪个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的冷读出来。(指名朗读,学生互评)

  3、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课件显示蚂蚁洞图)

  4、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哎呀,他们怎么啦?(课件显示蝈蝈过冬图)

  5、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质疑。)

  6、你们真会思考,树爷爷听了你们的回答,很高兴。(课件显示:老树爷爷笑着说:“是呀,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

  (二)、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113页,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 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自评)

  2、 小蚂蚁在这炎热的夏天里——搬粮食。那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课件显示蚂蚁搬粮食)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名朗读,互评。

  4、、小蚂蚁在辛勤地劳动,有的背,有的拉,你想一想,蚂蚁劳动的时候,还会有那些动作?能不能把你刚才想好的词放到这个句子里说一说呀?

  5、蚂蚁累得(满头大汗),我们看“汗”字,哪位同学能结合字理知识说说怎样记汗字。

  (出示“汗”字生:“汗”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一“干”活的“干”字,干活就会出汗。(点击“汗”字的字理演变)你们看,小蚂蚁的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流下来,小蚂蚁个个满头大汗,这说明什么?谁来夸夸小蚂蚁。

  6、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把对小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如果加上动作更能干了。(指名读,互评,全班齐读)

  (三)、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那蝈蝈是怎样度过这炎热的夏天的?(课件显示蝈蝈乘凉图)

  2、、(相机出示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齐读。指导朗读(蝈蝈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你能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个别读,生评)

  3、比较句子练习朗读,引读(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

  4、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想蝈蝈当时会说些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配上动作表演)

  6、分小组演读,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学生点评。

  (四)、回顾课文第三自然段,展开讨论。

  (过渡)蚂蚁就这样辛勤的工作着,蝈蝈就这样自由自在的玩耍,转眼间,冬天到了……(学生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讨论①你们现在明白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②蚂蚁傻不傻?

  (五)、练习背诵

  这个故事多有趣呀!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

  小朋友们,今天树爷爷不仅给我们讲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他还邀请我们到“开心果果园”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六)、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来到开心果果园,这里有音乐厅、童话屋、知识窗,动物园,你们选择你喜欢的地方的地方点击进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在开心果果园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夏天一群蚂蚁在搬粮食。第二自然段讲几只蝈蝈笑话蚂蚁是傻瓜,躲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乘凉。第三自然段讲冬天到了,蚂蚁安然过冬,蝈蝈却又冷又饿,神气不起来了。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在脑海中展现课文情景,去感受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两种小动物,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学习兴趣比较大。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认读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设计理念

  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将自己当成蚂蚁和蝈蝈,来读出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感受和心情。

  2、读的形式与层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3、确地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学会并理解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蚂蚁和蝈蝈在夏季的不同表现,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指导学生体会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通过冬季,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结果,让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五、教学反思

  1、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以至于没有更好的带领学生去把握文章的主旨。

  2、对重点词句的指导不够深入,如:可以对“有的....有德.....”深入理解,指导学生想象他们还会怎样,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

  3、缺乏对生字的书写指导。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情境图

  3、蚂蚁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个个精神饱满,爱动脑筋,你们把两个小客人也引来了,看看是谁呀?(出示蚂蚁和蝈蝈)

  2.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蚂蚁和蝈蝈》。板书课题:19蚂蚁和蝈蝈

  3.齐读课题。

  二、看图进入课文情境

  1.我们先跟随蚂蚁和蝈蝈到动物王国去游一游。(动画演示)

  2.你们看见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

  3.学生说图意。(让学生自由讲,由零散到基本集中)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字格”和“绿线”内的字在书上画出来,读给其他小朋友听。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朋友,你喜欢读哪一个自然段就读哪一个自然段。(学生按段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课文一开头就写了夏天,那你说说夏天是怎么样的呢?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是啊,夏天真热,就在这炎热的夏天,有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出示: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学生自由读)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第一自然段,把蚂蚁怎样搬粮食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给同学听。(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议读)

  (2)小朋友已经读懂了这句话,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呢?可以看看图,也可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

  出示句式:蚂蚁有的......有的......个个......(学生自由说)

  (3)演一演蚂蚁搬粮食。(选一些同学戴头饰上台演,同时要求他们谈谈表演中的感受,再组织学生评议,要联系课文说清理由)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出示图)

  (2)学生说图意。(蝈蝈在睡觉、唱歌……)

  是啊,炎热的夏天,蚂蚁满头大汗搬粮食,而蝈蝈却不干活躲在大树下唱唱歌,乘乘凉,睡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

  随机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评价,议读)

  (3)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吗?

  (4)听了蝈蝈的话,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

  情境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你们听,(教师边描述边放刮西北风的录音,出示冬天的画面)你们知道了什么?

  3.细读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对,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多冷啊!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来,冬天到了,读(齐读)这时,蚂蚁和蝈蝈的情况怎么样呢?

  (2)读第二句话。

  出示蚂蚁过冬图: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小朋友们看看图,想一想,小蚂蚁是怎样过冬的?(学生自由说)

  过渡:蚂蚁开心地过冬了,而蝈蝈呢?

  (3)读第三句话。

  出示蝈蝈过冬图:(看图: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议读,练读)对呀,谁叫它们*时偷懒的呢?

  五、回读第一、二自然段,总结课文

  1.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学生自由)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是啊,夏天蚂蚁辛勤劳动,冬天快乐又幸福,蝈蝈夏天不劳动,到了冬天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只有辛勤劳动,生活才会快乐、幸福。

  2.齐读课文。

  六、学生自由学习生字,完成《习字册》

  听轻音乐,学生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相机表扬。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9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蚂蚁和蝈蝈》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段

  1、投影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夏天的呢?

  师:是啊,太阳火辣辣的,连知了都在不停地喊着:热呀!热呀!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2、这么热的天蚂蚁在干什么呀?(搬粮食)出示图片:他们是怎么搬的呀?

  3、投影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4、演一演:这些蚂蚁真起劲,拉的拉,背的背,个个满头大汗。不过他们只是几个先锋队员,后面还有他们的大部队呢?

  (1)、猜猜还会有什么动作?

  (2)、演演。(问清学生做什么动作)排队,

  5、如果做的不好的话,说:好象挺轻松的啊,一点汗也没有出呀!然后再做一遍:离家还有一段路,我们继续赶路吧)(在看到学生有擦汗的动作的时候问:你为什么做这个动作,顺势板书:满头大汗)

  6、采访小蚂蚁:这么热的天,你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地搬粮食呢?(2—3个)

  7、听了他们的话,小朋友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夸夸他们呢?出示:小蚂蚁,你。(卡片)

  8、那让我们就来记住这群勤劳、可爱的蚂蚁吧。

  指名读,评议,齐读。

  指点:满头大汗,个个

  为什么“个个”读得特别重呢?

  9、小结:尽管夏天很热,但他们不怕热,不怕累,个个搬得满头大汗。我们一起读第一节。

  三、第2小节

  1、火热的夏天,蚂蚁在辛勤地劳动,可是蝈蝈在干什么呢?清小朋友看看书上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1)、几只蝈蝈看见了笑蚂蚁是傻瓜。

  他们会笑些什么?(指点,加上动作)

  读好句子

  (2)、那他们还干了什么?指名,出示句子:

  他们躲在大树底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你什么时候也感到自由自在的?板书:自由自在

  这么热的天里,蝈蝈们也是自由自在的。他们有的有的摇头晃脑的唱歌,有的四脚朝天的睡觉,多么自由自在呀!

  谁能把蝈蝈这种自由自在的舒服感觉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蝈蝈在夏天里过得可真是自由自在,我们连起来读读第2节。

  3、总结:同样是夏天,蚂蚁忙着搬粮食,非常勤劳,而蝈蝈去整天只知道玩乐,一点儿也不干活,真懒惰。下面我们就把这两种小动物的不同表现来读一读。男生力气大一点,就读第一节;女生表演能力强一点,就读第二节。

  四、第三小节

  1、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转眼,冬天来了,(声音)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1)、谁能把这种冷的感觉读出来。

  (2)、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3)、指名读,评价。

  2、这么冷的天,蚂蚁在干什么?

  出示图片,说话练习。有的——有的——个个——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兴高采烈/自由自在等

  3、回想火热的夏天,蚂蚁为了搬到更多的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真辛苦,而现在呢?他们(出示句子)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舒舒服服地过冻了。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蚂蚁过得很舒服的?

  (1)、指读,问,你从哪个词感觉他们的生活很舒服的?(装满粮食、躺着)为什么?评议

  (2)、过冬的时候,蚂蚁为什么过得这么舒服呢?

  小结:这是蚂蚁们辛勤努力的结果啊。

  4、可是冬天里的蝈蝈过得好吗?

  (1)、投影图片和句子。

  (2)、指名读句子,学生评议

  (3)、谁能演一演“蝈蝈”神气不起来的样子。(找个2—3个人)

  板书:又冷又饿。

  (4)、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蝈蝈们真可怜,那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呢?

  小结:这就是蝈蝈们懒惰的结果啊!你们喜欢这些蝈蝈吗?

  6、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

  7、看板书小结并送成语:你们看,懒惰的蝈蝈在炎热的夏天只知道贪图享受,没有长远的打算,到了冬天只能冻死、饿死。这就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示成语)。而勤劳的蚂蚁在大热天里辛勤地搬粮食,为过冬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冬天过得舒服,快乐。这就叫——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五、整体回归

  1、小朋友,今天我们这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好听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这次我们要来分角色读课文,请男同学做蚂蚁,女同学做蝈蝈,陈老师来做冬爷爷。

  2、这么好听的故事,要是小朋友能够记住它该多好呀。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四幅图,看着这些图来背这个故事就会容易许多。现在请小朋友试着背背课文。

  3、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随机)六、写字

  六、写字

  呼、粮

  一、揭题

  19、蚂蚁和蝈蝈

  让我们走进蚂蚁和蝈蝈的世界里去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点击视频欣赏

  故事里讲了哪两个季节?板书:夏天 冬天

  你怎么看出来的?

  你看到了哪两种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个别读。

  2、你读懂了什么?(蚂蚁什么时候搬粮食?怎样搬粮食?)

  板书:搬粮食

  3、指导朗读“夏天真热”、“个个满头大汗”

  4、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辛苦、勤劳)

  5、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赞赞小蚂蚁吧,把小蚂蚁劳动的辛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小蚂蚁搬粮食多么辛苦啊!蝈蝈看到了,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二节。

  1、个别读。

  2、蝈蝈怎么样?为什么蝈蝈说蚂蚁是傻瓜呢?蝈蝈在干什么?

  3、板书:乘凉

  4、什么叫“自由自在”?指导朗读词语“自由自在”。

  5、指导朗读句子。

  6、谁来演一演这只蝈蝈,你会对小蚂蚁说些什么?

  7、齐读。蝈蝈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我们要把它那种悠闲自得的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8、蝈蝈和蚂蚁的表现多么不同呀!女生读第一节,男生读第二节。

  五、学习第三节。

  转眼间,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你感觉到了什么?从哪里感觉出来的?

  1、指导朗读第一句。

  2、蚂蚁怎样过冬? 你感觉蚂蚁过得怎样?板书:装满粮食 指导朗读。

  蝈蝈怎样过冬? 你感觉蝈蝈过得怎样?板书:又冷又饿 指导朗读。

  3、让我们再到小蚂蚁和蝈蝈的家里去看一看吧!

  4、看图。用“有的…。。。有的……个个……”说话。

  想象:蚂蚁可能会说些什么?

  蝈蝈可能会说些什么?

  5、为什么蚂蚁这么开心?

  6、为什么蝈蝈会有这么悲惨的结局?蚂蚁到底傻不傻?

  7、你想对蝈蝈和蚂蚁说些什么?

  8、总结: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9、点击音乐厅,听歌曲《劳动最光荣》。

  六、指导背诵。

  点击背诵课文,选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七、拓展。

  假如蝈蝈还没有死,第二年夏天,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今年夏天该怎样做?四人小组讨论,再分角色表演出来。

  八、作业。

  1、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

  2、“童话屋”“知识窗”“讨论室”选择你喜欢的地方进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图片、课文录音、头饰等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1、这是什么季节?大家听是什么在叫?天气怎么样?

  2、夏天到了,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天气真热。(出示:夏天真热)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个别读、齐读。

  3、看,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齐说(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齐读。

  4、我们瞧,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他们不热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看图说话

  5、哪些小朋友来演一演小蚂蚁们正在搬粮食,搬得满头大汗?学生边表演,老师一边说:蚂蚁长得那么小,但它搬的粮食却很大,很重,把腰都压弯了,加上天气热,所以搬得很吃力,走得很慢,背得汗都流出来了,汗水不停地往下滴,个个满头大汗。请生再试,其他学生朗读句子。(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6、看,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出示:这是一群()的小蚂蚁)

  7、说的真好,你们喜欢这些小蚂蚁吗?大家就用赞许、敬佩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话。齐读。

  三、学习第二节

  1、夏天,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而那几只蝈蝈呢?(出示图片)看图说话(出示:这是几只()的蝈蝈)指名说

  2、(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3、那蝈蝈会如何享受生活呢?请大家看下面一句话。(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请一凳子的两个小朋友,一个读句子,一个表演,好吗?生练习读、表演。指名同桌读。

  4、这几只蝈蝈在自由自在地干什么呢?谁也能用“自由自在”来说一句话?谁在哪里自由自在地做什么?

  5、蝈蝈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还自以为聪明呢!我们要把它那种自以为是、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来。(出示这一节)指名读

  6、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男女生分别读第一节和第二节。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呀?(出示练习题)练习用“有的……有的……个个……”说话。

  四、学习第三节

  1、时间过得真快,冬天到了,小朋友听,什么风刮起来了?听后你觉得怎么样?(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来读?一起读

  2、看图,这时,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哪里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出示图片)蚂蚁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觉得这时蚂蚁过得怎么样?

  3、谁来读这句话,把蚂蚁舒服过冬的情景读出来。(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4、(出示图片)蝈蝈在哪里呢,过得怎样呢?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5、(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指名读,读出蝈蝈又冷又饿。

  6、现在请女生当蚂蚁,来读一读蚂蚁的句子,男生当蝈蝈,来读一读蝈蝈的句子,谁来演一演?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1、为什么蚂蚁现在可以舒服过冬了,而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出示:成语歌)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3、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吗?句式训练:我想对蚂蚁说___。我想对蝈蝈说_____。

  4、对,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出示句子)齐读

  5、接下来,老师再送给大家一篇三字经。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领读,齐读。

  6、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7、那最后老师请大家女生读蝈蝈的句子,男生读蚂蚁的句子,请一部分学生来演,好吗?或者看着动画片,进行表演。(机动)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本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

  生字卡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远看芝麻满地,近看黑马运米。不怕山高路远,都要运到家里。

  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吭声,无人大声喊。

  (猜出谜底后出示图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童话王国里有一棵知识树,树里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这棵知识树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他听说我们一年级二班的小朋友都特别爱动脑筋,所以今天它就来到了我们班上,给我们讲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板书:蚂蚁和蝈蝈,齐读课题。观察课题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虫子旁),蝈蝈的二个字年轻声。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听故事

  2、喜欢这个故事吗?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个故事

  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宝宝的.帮忙把字音读准。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学生自读。

  傻瓜 满头大汗 神气

  乘凉 又冷又饿 呼呼地

  冬天 躺在洞里 刮起来

  自由自在 装满粮食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个别词语正音。

  (3)去掉拼音同位互相检查

  (4)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解释:“神气”“呼呼地”词义。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1、小朋友们你们已经和词语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带着他们再次回到我们的课文中读一读

  要求:(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 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课文 思考:这个小故事都发生在什么季节?

  3、学习第一,二段

  指名读课文一,二段,思考:夏天里,蚂蚁和蝈蝈都在干什么?

  4、出示课件,学生交流思考题。

  (1)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

  (2) 他们是怎样搬的?

  (3)读中感悟小蚂蚁为什么满头大汗

  (4)引导学生想象还有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指导学生用“有的背,有的拉,还有的……”说一句话。

  是啊,太阳像个大火炉烤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枝都要被烤焦了,在这样的天气里搬运粮食真的很辛苦。

  (5)指导朗读:读出小蚂蚁的辛苦,读出天气的炎热。

  那你认为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蚂蚁?(勤劳)

  (6)老师读,学生表演。

  过渡: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正在辛苦搬粮食的小蚂蚁,那小蝈蝈呢?他们在干什么?

  (7)课件出示第二段文字,指名读

  (8)相机解释“自由自在”

  (9)小蝈蝈对小蚂蚁是怎么看的?

  小结:在炎热的夏天里,小蚂蚁在满头大汗的搬粮食,而小蝈蝈只顾着享乐。

  过渡:小蚂蚁真的是傻瓜吗?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出示课件: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冬天来了,我们一起去蚂蚁和蝈蝈的家里,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自由读最后一段。

  (2)指导朗读,读出他们各自的心情来。

  (3)学生对比交流:说出蝈蝈为什么又冷又饿;蚂蚁为什么过着幸福的生活。

  6、揭示成语

  夏天,蝈蝈只顾着乘凉、唱歌、睡觉,根本就不去想冬天到了该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时间又来到了第二年的夏天,老蝈蝈召集小蝈蝈在一起开会,如果你是小蝈蝈,你会怎么做?请用图画的形势表现。

  四、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时间飞船来到了第二年的夏天,老蝈蝈召集小蝈蝈在一起开会,如果你是小蝈蝈,你会怎么做?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五、总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勤劳和懒惰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就让我们用动作来体会一下吧!你可以边读课文边加上动作,看谁表演的最形象。

  六、作业设计

  1、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把课文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七、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幸福 又冷又饿

  (勤劳) (懒惰)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扩展5)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0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

  对本文的教学中我仍采用了读写的方式去进行,因为任何的一篇文章都是先要去阅读才能对资料有所了解所以根据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给出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根据目标与要求自学读书,透过自读自找,学会划出文中的重要词句去理解,在大家的互帮的学习下达成共识,并转为自己所用,比如文中出现: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我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在旁边也来写一写,这也是培养孩子学习积累的方式,还有就是到了结尾,我还做了一个小改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冬天的蝈蝈是这样的结果,那么蚂蚁又是怎样过冬呢?大家讨论说一说,再把它写在课文中。

  有读有说有写这样更好的去理解故事的寓意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有用的。真正高效的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讨论、再实践。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2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在炎热的夏天,蚂蚁辛勤的搬运粮食,而蝈蝈在大树下乘凉;到了寒冷的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课文属于童话故事,内容浅显,道理清楚。因此学生在理解内容和论理方面不难。

  首先,在教学本文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有趣的动画片导入课文,此环节先声夺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为了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动脑思考,参与学习。在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充分练读“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说说“满头大汗”是什么意思(通过动作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接着出示句型“有的……有的……”让学生用这一句型说说小蚂蚁还用什么方法搬运粮食,最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话,先个人说再同桌说,这一环节,学生由读到悟再到练,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动脑思考,参与学习,而且思维得到启迪,语言得到发展。如有学生拓展学习时说话:下课了,有的小朋友在操场上玩球,有的小朋友在操场上跳绳。

  但是由于是新教师,经验不足,在备课时忽略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应该改进的地方。

  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教学,要注意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合作互动。如本节课的识字教学,在检查预习的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每一组选一个代表找出一张共同认为学起来困难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互助学习。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在实际操作时,由于考虑不周全,大部分学生在预习时已学会了生字,导致教学失控,此教学环节虽热闹,却无效。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不过是随意找一个字贴在黑板上,匆匆而过,期间没有过多的思考和选择。这样就变成了热闹的游戏,没有达到检查预习的效果,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们的智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意识。因为本节课容量较大,包括识字、词,学习课文,指导写字。在一些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考虑不周全,致使我为了使整个教学环节完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还停留在表层,就匆忙把学生领到另一个教学环节上去了。特别是在提问时,几乎没有等待的时间,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展开就要求回答问题,这样做大多数学生可能还来不及思考,只有个别思维敏捷的学生能作出反应。

  新课程标准强调:给每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表现是人实现发展的途径,让学生获得生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自信心增强了,也就会走向成功。但是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了解不充分,怕发生冷场的情况,导致面向全体不足,有的学生回答了很多次问题,而大部分学生一次机会也没有。

  因此,我想,如果把识字熟悉课文放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重点讲解课文,可能教学效果更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合作学习,那么他们的表现将会更精彩。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应该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结束以后做到认真反思,一课一得。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请教。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多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技能,争取做得更好。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3

  经过多次磨讲《蚂蚁和蝈蝈》,坐下来想想,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去反思,让自己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便改进。

  一、“三步导学”引领整个课堂。

  整堂课围绕“三步导学”这一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有了这理论基础,使整堂课上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二、采用适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更喜欢直观的感官刺激,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用他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棵“智慧树”的成长贯穿全文的教学,这样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知识,还很好地解决了第一课时要求琐碎,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我在这堂课中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切实过好认读关,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因为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检查词组、长句子的认读情况。在记生字、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我的写字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相结合的原则。

  四、注重课堂评价。

  一年级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激励性的评价,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学习,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最怕的是在学生最开始学习就给他大的受挫性打击,这样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激励性的评价不仅会使他在这一堂课上更加积极,而且也会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和热情。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及时通过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适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不足的地方:

  驾御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生成的东西还是有限。

  总之,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有一颗不断向上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会越来越好的!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4

  四月十六日,听了倪老师的一课《蚂蚁和蝈蝈》,倪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自然,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说话训练的机会。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老师的精心设计,细心准备,对于课文的解读很细致,但是,因为对每个细节都很关注,面面俱到,所以感觉有些琐碎。张校长对此提出了“大开大合”的教学理念,从整体入手进行教与学。在同组老师的共同帮助下,我对《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的教学重新进行了设计,把目标精简为两个:一个朗读,一个表演,舍弃了零散的枝节。

  在教学过程一开始,我就从一个大问题入手,让学生听示范录音,思考“蚂蚁在干什么,蝈蝈在干什么?”学生在听的时候也受到了任务的捆绑,让他们有事可做。这个大问题正好引出课文中的两个重点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必要的讲解还是需要的,所以我对这两个重点句子进行了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句子的留白处进行补足,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表演环节做铺垫。在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图片,让他们的想象有一个方向。他们能看着图片说出“推、扛”等动作,能想象出蚂蚁会搬米粒、搬虫子等。经过提醒,注意到是夏天搬粮食,食物很重,学生能说出蚂蚁可能会说“天气真热呀”,“好累啊”,一边说,一边还加上了擦汗的动作。在讨论蝈蝈会怎么嘲笑蚂蚁的时候,学生也很起劲,说出了会嘲笑蚂蚁“你们真傻啊”,“真是一群傻瓜”等句子,边说还边加上了动作。我又及时让学生边读句子边表演,学生基本上把讲到的动作都表演出来了,看来,学生真的是理解了这两个句子。蝈蝈的结局让蝈蝈很后悔,学生也能说出他们后悔当初没有和蚂蚁一起搬粮食等。

  接下来,我让学生做一回小演员,表演故事。学生爱表演,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我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演好蚂蚁和蝈蝈这两个角色。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也提前给每一组设了一名组长,负责分配角色,指导表演的任务,避免出现分组表演时候因为角色不清,或者几个学生争演某个角色而出现的混乱。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表演的几条评价标准,给学生表演和评价提供了依据。第一组表演完,我让观看的学生做评委,提出改进意见,我给学生及时总结这些不足:比如,第一自然段虽然只讲到蚂蚁,但是蚂蚁在搬粮食的时候蝈蝈已经到大树下乘凉了,他们是同时的;蝈蝈在嘲笑蚂蚁的时候,蚂蚁应该继续背着粮食往前走,不应该停下来;做旁白的学生也应在适当的地方停一下,给小演员自己发挥的空间,把蚂蚁和蝈蝈的对话加进去。接着,又针对这些意见进行小组练习。每一个学生都进入到表演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又请一组学生上来表演,这一次比第一组有了进步。蚂蚁和蝈蝈的表演同时进行,表演中也能加上一些自己的语言。说明刚刚的学习是有效的。在表演过程中,我也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学生伴着音乐进行表演,兴致颇高。在表演中体会到夏天,蚂蚁和蝈蝈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以及冬天他们不同的结局。

  这篇课文中蕴含着一个道理:劳动创造幸福。但是直接把道理灌输给学生的方式并不理想,课文内容浅显,我觉得学生通过上面的学习和表演,能够自己把这个道理领悟到了。于是,我让学生续编故事,找蚂蚁代表和蝈蝈代表各一名上来续演故事:第二年夏天,蚂蚁和蝈蝈遇到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的表现比较理想。蚂蚁说:“我们一起去搬粮食吧。”蝈蝈说:“谢谢你提醒我,小蚂蚁,我们一起去搬粮食吧。”最后,我让蚂蚁代表和蝈蝈代表分别对小朋友们说一句话。蝈蝈代表说得比较深刻:“小朋友,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像蝈蝈一样挨饿。如果你现在改过来还是来得及的。”她已经把课本中的道理迁移到了学习中来。那我们老师什么都不用多说了,学生自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5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这样一篇童话故事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再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鉴于文本具有这样的特点,史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利用表演,想象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使学生在读的语言实践中展开想象,体会文中语境,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兴趣。

  例如春天、冬天的.出场,老师都运用了声音、图片等直观手段,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具体生动的形象场景,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文本出示之前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起表达的欲望,再适时进行朗读训练,把儿童带入文章的情境中,和课文产生共鸣。

  二、拓展多样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几只蝈蝈看到了蚂蚁在搬粮食,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史老师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纵观史老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独到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语文的训练是充实的……听完课后,我感到缺乏的是一点儿精雕细琢,老师的引导需要再巧一些,训练的设计需要再精一些,多媒体的运用需要再活一些。

  举例说明:1、图片的运用,老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从而走进人物内心,通过语言的训练将它外化出来。

  2、表演,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知道“有的背,有的拉”,看图片就行了,既然表演了,就应该让学生真切的去体验劳动的辛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有互动,可以利用采访的形式走进小蚂蚁的内心,这样不仅有语言的训练,也有人文的熏陶。

  想象,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处来深化主题。“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很简单,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发想象,它们在洞里怎样过冬呢?这是可以把“有的……有的……”的语言训练穿*来,感受辛勤劳动后,收获的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与蝈蝈懒惰后凄惨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6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细细品读课文,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中,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上直观的图片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设计时,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

  一、为说话训练搭建*台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想象小蚂蚁们还会怎样搬粮食?推、拉、抱、扛等词都学生都说了出来,我顺势出示“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让学生练说。在说话练习之后,让孩子们亲自表演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

  在后面理解蝈蝈们在炎热的夏天休息时也是一样。在说话训练中让孩子们充分明白蝈蝈自由自在、懒惰的本性。接着,我还结合孩子日常的活动,让他们练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和“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的说话。就这样,在观察、练说、表演、朗读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为语言积累创造环境

  在本单元的读读背背中,让孩子积累的是“有备无患 防范未然”、“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这恰好是对本课中蚂蚁勤劳身影的真实写照。在学生的读、思、议、说之后,我适时地出示以上及“未雨绸缪 、得过且过”等词语,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积累、丰富语言,这样的积累,他们很容易在具体生活中调动积累。

  三、为想象力插上翅膀

  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训练,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处: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

  洞里,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补充文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第二年夏天,蝈蝈又见到蚂蚁在搬粮食??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有不思悔改,终于没能熬过第二年冬天的蝈蝈;有知错就改,也开始储存粮食的蝈蝈;还有没有储存粮食,但和蚂蚁成了好朋友,与朋友一起温暖过冬的蝈蝈??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言训练的*台。我一直在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搭建学习的*台,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7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的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课堂上本人注意实践以下几点。

  一、采用随文识字教学常模的四组织教学。

  将词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课堂上,本人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出段落和词语,如“夏天”是透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是看图听北风的声音引出,“个个”是透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引出,“自由自在、幸福、痛苦”是透过总结性谈话引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透过谈话引出,第三小节透过看图引出。同时本人注意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汗”和“粮”的字形记忆就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理解,因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注意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整合。

  为了防止教学资料,教学过程过于零散,本人采用以一个词为线索,组织教学。本人围绕“傻瓜”一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围绕“傻瓜”从释义到谁是说谁是傻瓜,蝈蝈为什么说蚂蚁是傻瓜?蝈蝈认为怎样做才不是傻瓜?到底谁才是傻瓜?认识到错误并打算改正还是傻瓜吗?展开讨论,一以贯之,从而实现了对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蝈蝈和勤劳的蚂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起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同时蚂蚁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对蚂蚁的喜爱,为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做了必须的铺垫。

  五、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透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透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持续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六、挖掘教材资源,适度拓展,想象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课文中“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只是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启发学生透过想象,适度拓展,说说蚂蚁们有的(),有的()。并加上动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和想象潜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七、前后衔接,注重积累。

  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几处强调,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上,本人注重成语的积累。在看夏天图时,我补充了“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学习完童话故事,总结时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简单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八、重新解读文本,实现人文关怀,教书育人。

  本课篇幅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朗读体会蚂蚁的勤劳,同时注意创设情境实现人文关怀,改变了以往将蝈蝈当成反面典型的教学模式,将蝈蝈当成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引导学生明白,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样不仅仅教了书还育了人。

  总之,在教学中本人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透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重视朗读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使学生喜欢阅读,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8

  一、对比+板书。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蚂蚁和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道理。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地记住课文的内容,我采用了“对比+板书”的方法,扎实有效地推进。

  1、夏天的行为态度对比,分步板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回忆夏天的炎热,说说自己在夏天最想干嘛,孩子们给出了“想睡觉”、“想吃冷饮”、“想躲在空调间里”等众多答案,以此说明在炎热的夏天,让很多人变得懒惰。在此基础上提问:“在炎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他们又是怎么过的呢?”让孩子自己读课文,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孩子们一读就找到了,“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随即板书:“搬粮食满头大汗 乘凉 自由自在” 这样的对比+板书,让孩子们很清楚地了解了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表现,对长久记忆很有帮助。

  2、冬天的结果对比,完成板书

  有了不同的过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孩子们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蚂蚁和蝈蝈不同结局的句子,相机出示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然后联系上文,对蚂蚁和蝈蝈的夏、冬表现进行对比朗读。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感受到蚂蚁在炎热的夏天,搬着沉重的粮食,付出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幸福的生活;蝈蝈在夏天贪图享乐,到了冬天只能自食其果。明白了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有幸福生活的道理。学生在反复练读、对比朗读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以此巩固,勤劳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引领孩子们更扎实地记住本篇童话的主旨,向蚂蚁们学习。这样的对比+板书,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这一点出发,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生动的导语,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蚂蚁和蝈蝈的形象,去评价他们的优和劣。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引导学生读、想、说、演,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同时我还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

  三、营造乐读的氛围

  《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努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采用老师范读、指名读、自由读、小组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进行读的训练,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并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运用形象直观的动作,加以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四、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像这样的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授课时,我就抓住了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行了说话的训练。

  五、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有一定的情感。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记生字、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看笔顺图,动手在田字格里描了描,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本课教学,我坚信:只要以敬业精神点燃执着的火把,*凡的人生就能闪烁出美丽的灵光!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9

  课文浅显易懂,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教学时,我设计了几处句式和说话训练点。

  一为:“蚂蚁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看看图,用“蚂蚁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满头大汗。”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学生借助于课文中的图片,仔细观察和自己的想象后说出了:“蚂蚁有的扛,有的拖,个个满头大汗。”“蚂蚁有的推,有的拽,个个满头大汗。”从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其二:“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展开你的想象,蝈蝈会怎么取笑蚂蚁呢?答案很快就有了:有的说“哈哈!小蚂蚁,你们真是傻,这么热的天,还搬什么粮食呀?”有的说“蚂蚁呀,看看我们多舒服呀!你们真是不会享受呀!”学生的答案可真有意思。

  其三:学完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此刻,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蝈蝈,谁让你夏天时不搬粮食呢,现在神气不起来了吧!”有的说:“蝈蝈呀,还记得夏天时你取笑蚂蚁吗?其实你才是傻瓜呢。”还有的说“蝈蝈,现在你后悔了吧,可已经晚了呀!”学生的回答正是指明了课文主题: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会思考、讨论、想象……借此来充实蚂蚁和蝈蝈的语言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0

  本学期的实践课算是完成了,但也应静下心来好好的反思反思,在星期三的语文小小组活动中,对于我上的《蚂蚁和蝈蝈》这一课,各位前辈也作了批评指正,让我这个新教师是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出于种种原因,原先设计的在真正的教学实施中未能有很好的体现,主要存在问题:

  一、情境创设不明显

  在设计中我抓住了中要语句要学生感悟,体验,但在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夏天真热。”这个句子的教学,我是先出示课文插图,并讲述:“瞧,夏天到了,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是说出热了,可总感觉我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图上的太阳光很柔和,也许应该加上知了的叫声点缀一下,和同学在课前去晒一晒火辣辣的太阳感受一下,或许学生在这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

  二、动作有些乱

  我这节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所以在出示小黑板的时候,可能有点乱,学生已经说出里了,我还没能及时出示,有的是学生还没能全部说出,我就急着把小黑板挂出来了。这都应该是要多加注意的。

  三、朗读时要求过多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最后让学生拿起书本齐读本节,并要求读出蝈蝈的懒和神气,舒服的不得了,要读出三种语气要求过多了,其实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读出来就可以了,也能够体会到蝈蝈的品质了。

  四、评价不够

  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这一点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与进一步的提高。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扩展6)

——考试后反思和计划5篇

考试后反思和计划1

  期末考试成绩发表了,我的成绩还是不梦想,问题主要在数学上,只打了82.5分,仔细地浏览了一遍试卷,考砸的主要原因是:粗心、马虎,做题不认真。这使我想了很多,以后必须要端正我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我要改掉做题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

  有时候我往往就看题目的前半段,就开始解答题目了,结果是答非所问,甚至在书写时丢三落四等等,以后必须会在做题的过程中认真审题,细心读题,把题目看准、看清楚。做完题目后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我再犯相似的错误。

  “态度决定一切”,我要改掉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坏习惯。*时对一些简单的数*算题不认真去计算,对语文和英语的一些记忆性知识马马虎虎,总认为考试时认真做就能够了,可一到考试时还是答不对,从而导致在考试中基础性、记忆性知识的题目失分过多。在今后,我要改变自我的学习态度,从基础的知识学起,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并加强训练,确保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丢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我。虽然这次没有考好,但我不会灰心丧气,不会气馁,我要从此刻开始,充分利用这个假期,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并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提高自我。

  有志者事竟成,失败乃成功之母,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认真地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我相信,在下次考试中必须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考试后反思和计划2

  期中考试考完了,还没等成绩出来,我已经预料到了这次考试的惨败,我认为让这次考试惨败和这几点有关:

  1、考试前没有好好复习

  2、考试时心理状态不佳,十分紧张

  3、考试时精神状态异常不好,没精打采,根本没有心思考试,只想赶快把题做完,结束考试。

  4、在考试的时候有部分题目不会做,放在了后面来做,结果后面没有了时间,也忘记了还有这些剩余的题目成绩次日就下来了,结果十分令人惊讶,简直不可思议,卷子错误连篇,叉叉随处可见,上次期末222名,这次中期考试竟然409名,直线下降187名,接近翻番,如果在后半期还是这样的状态,留在*班是没有期望、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我后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想到*班来,而我在后退,他们在前进,所以我在后半期必须要努力,做到这几点:

  1、每一天所有的课余时间均拿来学习、做作业、看书,上厕所除外。

  2、提高每次作业质量,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其它科目,尽自我的力量完成会做的题目。

  3、做作业认真审题,遇到选择题、填空题不乱写乱填,坚决做到先审题再思考最终再答题,不盲目的猜。

  4、回家在没有必要的情景下,不使用电脑,在有关学习的情景下才使用电脑。

  5、上课不和同桌及其周围的人讲话,在上课时不理睬与课堂无关的谈论、事件。

  6、上课尽量精力集中,不发呆、坐飞机。

  7、不在上课的时候睡觉,异常是数学课的时候。

  8、不在上课时做与本堂课无关的事情,例如在数学课上做其它科目的作业之类。

  9、改变我自暴自弃、破管子破摔的观念这9点,我必须要在这在校的四十多天中坚持下去,争取考到前200名,留到这个团体,时间已经不多了,难道在这剩余的四十多天中,我都不能坚持么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反思,找到自我的问题,然后改正,否则期中考试也就失去的它真正的意义。

考试后反思和计划3

  令人紧张的期中考试结束了,考试的失败与成功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可是,当考完最终一门功课时,教师简短的几句话却成了我们心境的晴天霹雳,使一下子松弛下来的我们像打了霜的茄子――蔫儿了!

  今年的期中考试题十分简单,但教师说过:“考试题越简单越是会错题连篇。”所以,我们都不敢轻视这次考试。可是,最终简单的考试题把我们征服了,使快速答完题的我们闲下来,并且认为:“这么简单的考试题,必须不会错误百出”有了这个念头,我们便不去仔细检查,而是飞快的游览着卷面,任凭让错题在那里摆着,即使异常显眼,我们也无法发现它,更不会去将它们改一下,就这样我们交了卷儿,考后家长问:“考得怎样样?”我们一律回答说:“能够的。”可是,教师给我们判卷,告诉我们卷子的一、二、三、四题丢分儿丢得很多,

  这下我心里也没底了,因为我*时老也写错字,并且还有一个给“高”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的题不会,*时还不注意留心这种类型题,使这次考试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失误!

  唉!

  考试已经过去,考试的过失也无法弥补了,只能今后注意、并改正。以后,我会多积累形近字、给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等类型题。我要多积累错题,分析错题原因,比较正确答案,使我更好掌握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考试题是多变的,我们不但要积累,还要灵活运用,这样我们才能对考试题应对自如。

考试后反思和计划4

  成绩单在今日发了下了,我总以为会考得很好,可是,你看,数字得了83分。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回到家里,我连自我的成绩都不敢告诉家长,我只好在房间里反思自我。难道是我自我认为每一次考试都很出色,所以骄傲吗难道是我在考试前没有人在复习吗难道是我对学习的态度不好吗?不,不是的。经过我的反思,我明白:在考试前,应当养精蓄锐,沉着冷静地深呼吸练习考试中,应当稳定情绪,去审清题意,要学会避重就轻。遇到难题先不写,先写自我会写的,这样省时间。要学会巧用推理,用公式推理方法去做,就不会容易出错。考试后,绝不跟别人对答案,应当运用定位加联想的记忆方法去做,你考试的最高分就可能到达98分,最低分就80多分。

  是啊,如果我按照上头的要求去做的话,我不就能考得好了吗如果我在努力去学习,难道将来还会悲痛吗不,不能这样,我决定一切重新开始。我不会知难而退的。经过这次的反思,我明白:最好的荣誉是靠自我刻苦努力换取的。

考试后反思和计划5

  在学习和做事中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我记得以往有一位足球教练说过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做事态度端正并且十分努力可是最终没有成功,别人也不会责怪你。

  方法也十分重要,往往细节决定成败,然而这些细节和你的学习方法紧密相连。

  我的.第一大问题便是没有学会制定计划,每次回到家,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后便是没有头绪的学习,一会儿想读一读英语,不一会儿又做几道数学题,在就是写几篇阅读,翻一番名著小说,总之像只无头苍蝇一样乱忙碌,心一向烦躁,不仅仅浪费时间,并且没有什么收获。真是这样低效率的学习才会使我在考试前手忙脚乱的复习,怀着临时抱佛脚的心理进入考场,考试后自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与自信。我应为下阶段的学习指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坚持下来。既然了解到自我学习上的问题,就要改正过来。光说不做可不行。都说人战胜自我是最大的超越,将坏习惯消除,好习惯继续坚持,我坚信自我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高,加油!

  在发成绩那天,我明明白自我好多题都不太确定,但我还是期待着有奇迹发生。果然还是印证了那句谚语: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我考砸了,并且除了英语发挥一般,其他两科都考得是前所未有的差。这次比月考考得还糟糕。

  可是在悲哀的同时,我觉得这次期中考试也给我敲响了警钟:必须要努力了。我可不想让我的学习跟那次运动会似的:刚开始跑得太慢,等想起来冲刺,已经快到终点了,已经来不及了。跌倒了不要紧,就怕爬不起来。虽然我这次失败了,但我也不灰心。在只剩下的一多月里,我会给自我制定一个新的学习计划,抓紧每分每秒地努力学习

  此刻努力还不晚,明白自我学习上哪有漏洞,赶紧把它弄懂,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考一个好成绩。别又在期末唉声叹气的说:我要是早点努力就好了。

  从今日起,从此刻起,开始努力吧!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扩展7)

——《狐狸和乌鸦》教后反思3?则3篇

《狐狸和乌鸦》教后反思3?则1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字词教学联系课文。 本课教学中我把理解字词放在课文学习中同步进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了“叼”“赔着笑脸”“直流口水”“眼珠一转”“一溜烟”等字词,有的我让学生表演理解,有的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有的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我想只有通过生字词的学习,学生才可积累词汇,为阅读、写作练就基本功,也为理解文本内涵打下基础。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狐狸为了从乌鸦嘴里骗到肉,三次奉承乌鸦,而且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好听,所以才会导致乌鸦一步步地失去防范,受骗上当。教学时我出示读书提示,让学生找出狐狸和乌鸦说了几次话,再用笔圈圈画画,画出狐狸的话和乌鸦的表现,其中灌输学习方法的指导。再对狐狸的三次说话逐个进行了指导与朗读。

  三、课堂教学与趣味同行。课堂伊始,我准备了两个关于狐狸和乌鸦的谜语导入本次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活动。指导学生演一演它们的动作,一方面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另一方面,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全身都动了起来,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成长特点。

《狐狸和乌鸦》教后反思3?则2

  设计可能要比实践要完美得多,上完课,总觉得对自己的课有诸多不如意:

  1、阅读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中,教师花了过多的"时间在分析狐狸的动作和语言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现阅读的能力。

  2、本次教学最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教学延时,且教学内容没能顺利完成。回顾本次教学,在某些环节费时太多,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时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当学生的回答离你的预计相差甚远时,教师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生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字词理*在课文学习中同步进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了“叼”、“直流口水”、“一溜烟”等字词。

  导入新课,引出故事主人公“(叼着肉的)乌鸦”(图片),问:这只乌鸦嘴里有什么?(叼着一片肉 )。像乌鸦这样把东西的一部分咬在嘴里,这个动作就是?( 叼 )。文中插图画得很清楚,学生一看就明白。

  教学“直流口水”时,一是通过问“直流口水”是怎么流口水?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直”;二是通过课件展示狐狸具体馋的样子,自然而然将词语本意的理解与课文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体现了情景教学中“形真”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对狐狸馋的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教学这个词语时我是这样处理的:饿着肚子的狐狸连施三计,好不容易才从乌鸦嘴里骗到那片可以填饱肚子的肉,假如你是狐狸,接下来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叼起肉,飞快地跑掉。)狐狸跟大家做得是一样的,找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狐狸跑得很快?(一溜烟) 把生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学生掌握得会更加牢固。

推荐访问:蝈蝈 课文 蚂蚁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3篇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1 《蚂蚁和蝈蝈》课文后反思1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dho8.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521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