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达文档网!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菁选五篇(完整文档)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2-13 20:50:05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该制度的推行,对于解决农民贫困,实现“生有所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低保调研报告,菁选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菁选五篇(完整文档)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该制度的推行,对于解决农民贫困,实现“生有所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最近,笔者通过实地视察和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我县农村低保工作的现状

  我县位于xx山区,是全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之一。全县总人口44.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95万人,是个农业大县。全县财政收入7.8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533元。全县现有低保对象3161户4209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3055户4090人,城镇低保对象106户119人。全年发放保障金409.43万元,比上一年增加137.56万元。农村低保率为1.03%,月人均低保救助金为80.46元;城镇低保率为0.29%,月人均低保救助金为157.26元。

  近年来,我县低保工作制度逐步完善,低保对象管理逐步规范,实现了低保对象管理动态化、低保标准增长自然化、低保资金发放社会化,基本上做到了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1、领导重视。

  县*成立了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和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建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并将低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行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低保工作顺利进行。

  2、制度完善。

  我县从1998年开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先后出台了政策文件,并结合工作实际,在原有的基础上,多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县民政局还专门编制了低保申请审批程序流程图,发放至各乡镇。各乡镇也根据县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低保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3、动态管理。

  县民政局严把进口、畅通出口,坚持每季度末召开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审批事宜,及时纳入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各乡镇每年第三季度组织开展低保对象全面核查工作,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继续予以低保,对家庭人均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及时予以注销,真正实现了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

  4、资金保障。

  低保资金列入县、乡镇两级财政预算,县财政负担90%,乡镇负担10%,乡镇配套部分先由县财政垫付,年终一次性向乡镇收取。低保资金划入低保资金专户,实行封闭式管理和社会化发放,保证了低保资金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二、当前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农村低保工作在县委、县*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亟待完善和规范。

  1、存在“错保、漏保”现象。

  有些是因宣传工作不到位,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有些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对低保申请的条件、程序不了解,使其丧失了应有的权利;有些是因村两委干部责任心不强,对低保工作不重视,没有把工作做细做实,导致应保的对象没有及时上报;有些是村干部出于人情关系,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定核实,草率估算,随意填报,从而出现“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有些是因违反计划生育等政策而丧失了资格等。

  2、操作程序不规范、不透明。

  有些乡镇、村(社区)在审核低保对象时没有经过集体研究,而是由个别干部确定;有些低保对象未经过公示或公示时间未满就上报;有些村干部不参照低保条件规定,而是与邻村、邻户对比,相对困难的就上报;有些村干部把自己的亲朋好友想方设法纳入低保;有些村干部在村双委换届选举中为了拉票,随意,把办理低保作为交换条件;有个别乡镇干部由于考虑个人关系,没有严格把关。

  3、家庭经济收入核定难。

  按政策规定,只有家庭经济收入低于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才可纳入低保范围。虽然我县也根据省、市、县有关规定制定了《xx县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范(试行)》,规定了家庭经济收入的计算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是收入难以货币化,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占比重大,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二是对低收入农户的储蓄、有价证券、隐性收入等难以合理核定;三是农户外出务工或临时收入有相当的不稳定性,计算起来比较困难。

  4、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农村低保资金的筹集主要以地方为主,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补助以及县乡两级财政配套。近年来,由于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单一的资金来源使县乡财政的配套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我县9个省级贫困乡镇,经济发展落后,贫困群众数量相对比其他乡镇多,所需配套资金数目也大,难于负担低保配套资金,要求取消配套资金的呼声很大。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2

  农村低保工作是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根本措施,也是国家惠农政策的一项具体体现。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局付诸了诸多的努力,使得我县的农村低保工作始终走在健康、高速发展的大道上。

  一、农村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自20xx年我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大幅改善了我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截止xx年底,我县在册的农村低保对象有xx户xx人,占我县农业人口的xx%,其中,因病致贫xx人,因残致贫xx人,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xx人,因其他原因致贫xx人。目前我县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为xx元。

  20xx年,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由省级财政安排xx万元,市级财政安排xx万元,本县财政安排xx万元,当年支出低保金xx万元;20xx年,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由省级财政安排xx万元,市级财政安排xx万元,本县财政安排xx万元,当年支出低保金xx万元;20xx年,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由省级财政安排xx万元,市级财政安排xx万元,本县财政安排xx万元,当年支出低保金xx万元。三年来,省级财政累积补助我县xx万元,市级财政累计补助xx万元,本县财政累积安排xx万元资金;累积支出低保金xx万元。

  二、农村低保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三年的努力工作,我县农村低保的各项制度、措施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将全县最困难的群众都纳入了保障范围,达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实行动态管理,使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切实做到了保障最困难群众的任务。按时拨发保障金,让低保对象能够及时拿到手中,维持好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

  第一、为使低保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我县结合国家、省市关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相关政策、文件,制定了出台《xx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对保障金的管理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为加强低保资金管理,我县建立健全了民政部门审核批准、*门核拨资金、金融机构发放的三位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监管体系,实现了保障金社会化发放,既方便了低保对象,又防止了挪用、截留低保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了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20xx年,我县低保工作认真按照相关低保政策,有序开展,实现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按时足额发放。全年新增了xx人,试的保障对象由原来的xx人增加到了xx人,将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群众全部纳入,将生活条件改善的立即取消保障待遇,杜绝错保、漏保现象,做到了“应保尽保”下的“应退则退”。切实将保障金发到最需要的困难群众手里,保障好低保低保的基本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中的问题

  (一)操作行为欠规范,工作不够细致。

  一是基于农村家庭收入的测算相当困难,基本上还是以评议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二是公示操作无实效。低保公示基本上是结合村务公开在村委会进行,有的村民组距离村委会较远,对公示并不知晓也在情理之中;

  三是一些村召开村两委会存在没有村民代表参加的现象;四是仍然有个别低保对象与低收入水*不相符。

  (二)宣传工作不到位,主导思想需端正。

  我县农村困难群众普遍存在文化水*低,乃至文盲的情况,导致了他们不能较好的理解低保政策。而且,一些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不够端正,责任心不够强,这也导致了农村低保政策在群众中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甚至产生曲解:很多群众认为只要年老或是身带残疾便可以领取低保。

  (三)基层人员少,部门配合力度不够。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个浩大的复杂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仅依靠民政部门去动员组织落实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基层民政办力量薄弱。现在各镇民政办一般只有两个人,要管理优抚对象、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农村孤儿等,*均每人直接服务对象有近千人,再加上一些临时性、突发性、协调性等工作,导致工作开展难以有效满足群众的需要。

  (四)低保对象界定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规范。

  在发放农村低保指标时,如何界定村民收入,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一个难题。随着“应保尽保”的落实,保障面的进一步扩大,除了带有共性的银行存款无法查实、务工收入及隐性就业、弹性就业收入难于核实外,农村低保对象的饲养收入、农作物收入的估算也很难做到绝对准确,从外表看也很难分辨贫富差距,因病返贫、子女求学返贫的情况也很难精确统计。这些现象的存在,造成了在确定低保对象时对农民收入缺乏有效的审核手段,导致了在实际执行时尺度把握无法统一的问题。

  四、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农村低保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要想持续协调发展,必须在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我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管理所不只是开展城市低保工作,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临时救助、五保供养、敬老院等工作也属于其负责,这一名称和定位已远不能适应社会救助工作的持续发展。此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所行使着*救助的职能,但目前依然为事业单位。由于身份限制,低保所本身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应当看到,随着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公共管理人员依法行政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低保所落实各项低保政策,如监督、检查等都会有许多矛盾不好解决,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滞缓了农村低保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第二,要继续建立健全农村低保,使之不断呈良性发展。基层低保工作力量薄弱室影响低保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问题,所以,乡镇须有专人负责低保工作,并要加强低保业务培训工作。只有完善的低保网络才能保证低保政策真正惠民,充分帮助最贫困的群众,让保障金切实发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上。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3

  一、工作开展情况

  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从年起,根据省*的部署,我州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当年将农村中因病、因残、年老体弱、缺劳动力或劳动力低下和生存条件恶劣等五类重点特困群体9万人纳入保障范围,占农村人口的21.7%,月人均补助30元;经三年的扩面提标,“十一五”末,我州农村低保对象总数为16.3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5.19%,月人均补助70元,全年累计支出低保金1.267亿元。农村低保标准从693元/年人提高到年1096元/年人;月人均补助从30元提高到70元。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3.4297亿元。各县根据实际,按照差额补助的办法,采取以货币或钱物结合的形式,“分档分类施保”,不搞*均发放。有效地保障了我州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从总体上看,我州城乡社会救助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在保障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救助水*逐年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就医难问题,农村福利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维护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救助资金的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同时各项救助资金运行安全,使用合理,没有发现违规挤占、挪用等现象。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州委、州*领导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工作,州委段*亲自出席了年全州民政工作既农村低保工作会议,并作动员讲话,几年中对民生工作作了五次专题调研。侯州长多次主持州人民*常务会议研究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从人员、经费、设备给予解决;并从年起,连续四年作为*立项督查工作之一,纳入年度考核;分管副州长每年主持召开民政工作暨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会议,与县人民*签订《州城乡社会救助责任目标》。州*办下发了《关于成立州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怒政办发[]144号),建立了*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州民政局充分发挥协调服务职能,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研究制定社会救助工作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

  (二)、制度健全、责任到位。近十年来,我州城乡低保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先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农村五保(财政)供养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年)、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年)、廉租房制度(年)、司法救助制度(年)、临时救助制度(年)。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的对以上城乡救助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需要。通过各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明确了*、部门、社会和城乡居民的责任和权利,做到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

  (三)、操作规范、措施到位。严格按照公开、公*、公正的原则,根据《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省关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关于认真做好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工作的通知》等规定的要求,规范操作,严格执行“三审查”、“三公布”。坚持定期走访查看城乡低保家庭状况,认真核实家庭收入和人口变化情况,做到底子清、数字实、情况熟,依据核实情况及时办理提高、降低或终止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如:在农村低保审批过程中,按照“四坚持”、“四不准”、“三不纳入”、“三复查”的原则,确保农村低保对象的准确性。“四坚持”即坚持本人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坚持所在村委会初审;坚持乡(镇)审核把关;坚持县民政局集体研究、集中审批。“四不准”即不准暗箱操作,必须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不准优亲厚友,必须做到公开、公*、公正;不准*均分配,家家有份,户户有保,必须保证重点;不准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必须手续齐全,照章办事。“三不纳入”即家庭居住条件较好、具有隐性收入的不纳入;没有经过村级评议小组评议的、没有乡(镇)集体研究记录的、没有张榜公布的不纳入;具有自救能力但好逸恶劳的不纳入。“三复查”即对低保对象有疑点的进行复查;对低保对象有分歧的进行复查;对低保对象有举报的进行复查。

  (四)、资金落实、筹措到位。资金是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关键和保障,仅年我州的社会救助资金支出达2.21亿元,如此大的资金,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省民政、财政厅支持,对给予全额补助;同时,积极的向当地党委、*汇报,争取列入财政预算,拿小钱发好大钱。在州、县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得到了支持。县财政也也安排了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州、县民政从福彩公益金中累计投入630万元支持农村敬老院建设,投入43万元解决社会救助经费。确保了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落实。各项社会救助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储存,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帐目清楚,没有出现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

  (五)、队伍充实、培训到位。州委、州*高度重视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年州*决定,充实基层民政力量,要求各乡镇在原有1名民政助理员的基础上,由乡镇调配1名专门从事农村低保工作,州编办给每乡镇增加1名编制,确保每乡镇有3名工作人员。经督查,我州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编制已落实到位。根据工作新手多、业务弱的实际,年8月举办了全州基层民政干部培训班,将乡镇民政助理员请来参加,开展以会代训;并组织边境16个乡镇民政助理员参加省民政厅举办的培训班;今年4月又请省民政厅信息中心到各县就社会救助信息系统使用进行培训;6月中旬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在举办了社会救助业务知识培训班,对全州社会救助人员进行培训。

  (六)、强化督促,监督到位。各级高度重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州*年6月安排州委、州*督查室对农村低保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年7月,为落实确定的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的决定,州*安排开展专项督查;今年5月26日至6月7日州纪委第二纪工委对社会救助工作深入四县作调研。各县人大、*机关非常关注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近两年,四县的人大、*分别开展了社会救助工作的视察、检查活动。州民政局切实履行职能,分别开展过对城乡医疗救助、农村敬老院建设、农村低保工作的专项检查,并定期不定期下到县、乡镇督促指导。

  三、为保证资金安全采取的措施

  (一)制定出台相关办法,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为规范操作程序,保证各项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安全,根据省级先后出台的《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试行)》、《州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指导意见的通知》、《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等对基层业务操作程序有较强指导意义的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各项救助政策及资金的落实。

  (二)建立专户专账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城市低保、农村低保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也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用途明确,避免各项保障资金被挤占、挪用。

  (三)坚持社会化发放方式,减少资金流动环节。目前我州城乡社会救助资金普遍实行社会化发放,即通过银行、信用社等部门按时将救助资金打 到保障对象存折上的方式发放,不仅减少了工作环节,减轻了工作负担,降低了发放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低保对象,更重要的是保障了资金的安全运行。

  (四)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合理安排补助资金。农村敬老院建设严格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在项目审批上充分考虑到各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量、现有资源分布和集中供养率等情况,科学确定建设布局、建设数量及规模,对各县上报项目,逐一进行审核,对条件具备的优先安排补助资金,对条件不具备的则不予审批;同时要求各县应在省级补助资金下拨一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

  (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避免资金违规使用。一是在救助金从申请到发放的过程中坚持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公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社会监督规范操作程序。二是采取民政部门或多部门联合检查的形式,对各县救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做法。三是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查出有贪 污挪用等行为,除追回经济损失外,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严密的监督检查,救助资金被挪用、挤占或随意进行再分配等违纪违规的问题得以避免,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和把握上还有误区。有的地方政策意识不强,存在突破政策界限,将一些应以其他方式解决其困难人员纳入低保现象;有的地方错误地把低保或其救助当作化解社会矛盾的安抚措施,或者把困难群众享受救助与其他行政管理事项挂钩;有的地方忽视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职能定位,片面强调“提标扩面”。

  (二)贫困人口多,救助工作压力大。目前我州已有16.7766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占全州农业人口的38%,但据扶贫、统计数字,全州农村贫困人口29.89万人,其中绝对贫困14.7万人,受财力等因素的影响,还有部分群众没有纳入救助范围;近两年因退耕还林,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农村居民因补偿逐渐用完,要求纳入农村低保呼声不断。

  (三)规范管理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地方社会救助的申请、核查、评议、审核、审批等重要管理环节上,做得不够细、不够实,存在民主评议不规范、公示内容不齐全,救助情况不透明,没有设立举报电话、群众参与监督意识差等方面的问题。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率低。

  (四)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能力亟待加强。州*虽然年给乡镇增加了编制,明确规定每乡镇从事农村低保的工作人员不低于3人,但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少、编制紧、实际到位不足,以到位的还身兼多职、不能专心从事民政工作。县、乡镇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落后,缺乏相应的工作经费,与承担的社会救助职能任务不相适应。

  五、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建议

  在这样经济落后、需要救助人员众多的边疆、民族自治州,作为最后一道社会安的社会救助工作,既是困难群众的企盼,更是*的要求;既是媒体热议的焦点,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州的社会救助工作要在“健全、完善、规范”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各项救助制度,完善救助体系,规范操作程序,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救助工作,切实维护困难的基本生活权益,确保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一)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领导到位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惠及困难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领导要重视抓、认真抓,切实落实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低保工作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督促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物价、审计、工会、乡镇、社区等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立足自身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做好城乡低保有关工作,形成“*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及时、有效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宣传培训力度,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采取张贴标语、橱窗展示、媒体报道等多种宣传形式,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台,深入持久地开展低保政策宣传。既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使城乡低保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审批程序家喻户晓,切实提高全民对低保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人人参与监督,为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社区、村委会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组织城乡低保工作人员特别是村级低保协管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政策水*和业务能力,尽快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城乡低保工作队伍。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4

  为维护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解决我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建立健全低保工作公开、公正、公*的有效管理机制,根据《XX县关于对20xx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督察的通知》,以及《XX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自查自纠工作方案》,我乡组织干部对本乡低保工作开展检查,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20xx年第二季度有592户2067人享受低保,其中双苏村105户360人,板兰村116户440人,三合村xx9户484人,全洞村119户368人,深洞村xx3户415人。检查组检查的内容包括家庭人口与实际享受低保人口是否相同、有无低保证、低保存折是否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是否*均分配,村部是否有低保评议记录、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和村民小组评议记录等情况,追回私家车主及死亡人员领取的低保资金。

  二、城乡低保检查情况:

  1.检查组抽检了双苏村拉牙、拉仇、六干、苏帮、苏祥、弄合六个村民小组54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低保户家庭人口与上报的低保花名册人口相同,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但存在部分低保户一户持证多户享受现象,其中苏帮队的覃大乐户将低保金分给覃定豪1人,六干队的何远标户将低保金分给何厚兵2人,弄合队的刘美新户将低保金分给刘乜波1人。低保农户反映,他们了解低保金不允许*分的政策,现将低保金分给其他户是因为村里或者小队安排,不得已而为之。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2.检查组抽检板兰村当马、拉岜、牙一、牙二、牙三、江洞、弄怀、六上、六下九个村民小组58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无*均分配现象,存在部分保人不保户现象,即上报低保花名册家庭人口少于实际家庭人口现象,其中当马队邓明科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3人;孔庆高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4人;邓民敬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4人;牙一队韦红克户家庭人口6人,上报5人。另外,板兰村牙一、牙二、牙三三个村民小组低保户由队长自定,没有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评议,导致个别生活较宽裕农户享受低保,群众意见较大。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3.检查组抽检三合村戈牙、戈立、戈庆、下宁、红卫、弄秀、上戈六、下戈六八个村民小组62户低保户,检查发现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部分低保户一户持证多户享受,如戈牙队廖克雄户将低保金分给覃森庆2人,上戈六韦廷雄将低保金分给韦乜虎1人、韦朝干1人。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和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4.检查组抽检全洞村达面、弄牙、弄林、全洞、可雄、弄汝6个村民小组58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无*均分配现象,存在上报低保花名册家庭人口少于实际家庭人口现象,其中达面队兰秀山户家庭人口4人,上报2人;罗必发户家庭人口6人,上报2人;罗必丰户家庭人口5人,上报4人;罗海烈户家庭人口4人,上报3人;可雄队兰战户家庭人口5人,上报4人。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5.检查组抽检深洞村板槐、表帮、弄结3个村民小组26户低保户,除开个别低保户无低保证,未发现其他问题,但是检查范围未达到自纠自查方案要求,村部材料检查表格未填写。

  三、私家车主和死亡人员领取低保资金追回情况:

  我乡2009年至2011年私家车主领取低保的有3户,涉及金额xx084元,追回0元。3户户主营运的柳微车是与亲戚借款或由亲戚担保向银行贷款所购买,且家庭比较困难,非富裕户享受低保,无力退回低保金。死亡人员领取低保的有18户,涉及金额4864元,追回150元,多户家庭虽承认应该退回多领取的低保金,但因实际经济困难无力退回。

  四、整改情况:

  针对低保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经工作领导小组商议,对“挂户保”低保户给予警告教育,责令停止一户上报多户享受低保金行为,同时对该队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给予办理低保申请手续;属于“保人不保户”的低保户执户口薄到民政办办理添加家庭成员手续,实现“全户保”;对一切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人情保”、“关系保”坚决停保;同时督促各村委完善村部材料。目前整改工作基本完成,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利益。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5

  为深入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切实把握好“民心工程”的真正含义,一个月来,我参与了xx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调查,通过一个月的社会时间对xx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xx户农村低保户,保障人口xx人,每季度共发放低保金xx元,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该镇已经基本形成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配套、运转有序的农村低保工作机制。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全镇低保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人为本,适应形势,低保工作尽量缓解受保人员的生活压力。

  (三)低保干部,迎难而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城市低保救助体系。

  三、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发现该镇农村低保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全镇低保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衡,农村部分群众还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压力较大,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三是低保干部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充实,低保工作人员严重缺编。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菁选5篇)(扩展1)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3篇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1

  为深入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切实把握好“民心工程”的真正含义,一个月来,我参与了xx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调查,通过一个月的社会时间对xx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xx户农村低保户,保障人口xx人,每季度共发放低保金xx元,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该镇已经基本形成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配套、运转有序的农村低保工作机制,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全镇低保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人为本,适应形势,低保工作尽量缓解受保人员的生活压力。

  (三)低保干部,迎难而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城市低保救助体系。

  三、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发现该镇农村低保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全镇低保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衡,农村部分群众还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压力较大,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三是低保干部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充实,低保工作人员严重缺编。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2

  县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有效保障和改善农村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随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深化,出现了诸多问题,充分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完善XX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工作现状

  在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凡是持有XX县常住农业户口的,属XX县认定的特困户(年人均收入在670元以下)和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在670元-1067元)均纳入保障范畴。目前,XX县农村标准是特困户每人每月80元;贫困户每人每月65元,保障标准既体现保障基本生活,又有利于克服依赖思想的原则。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在参照城市低保基础上,坚持动态管理下的相对稳定,即一年一调整,特殊情况可半年一调整(残疾人、长期患大病、失去劳动能力的可一年不变)。自20xx年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以来,全县农牧民收益农村低保资金达到3500万元;对低保户各类助学、建房、节日慰问、大病救助等配套资金达到1000余万元。通过农村低保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切实维护了农村困难群体基本利益,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了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权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保对象家庭成员收入难以确定。

  一是家庭成员界定困难,部分家庭把家中的老人从家庭成员中分离出来,成为独居老人,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子女的赡养义务,甚至把老人赡养义务推向社会,造成新的困难群体。二是收入界定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油葵、牲畜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在价值转化过程中,收入难以货币化,存在较大随意性。三是家庭成员中有经济来源的,如外出打工人员有收入,但不愿意提供单位出示劳动报酬证明或以各种理由少报、漏报、瞒报收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四是有意隐藏隐型收入,如房屋出租、遗产赠予、家产继承、外地务工收入等都无法核实和统计。五是民政部门面对单位与个人的申报行为并没有直接制约力,均导致家庭收入情况掺杂较多水分。因此,造成在入户调查和收入核定工作中,只能以采用表面消费能力和外部观察法,即通过其消费水*或者生活方式等行为观察居民收入水*,虽然是一个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但对于那些处于低保临界线的家庭同样存在着界定难的现象。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对家庭收入界定难度增大。

  (二)新增人员不能及时纳入低保范围。

  低保资金能否保障到位,直接影响到农村低保工作的全面开展,低保预算资金落实不及时,是导致低保金发放难、低保保障标准低、覆盖面窄的直接原因。当前,XX县在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突出、最难解决的就是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后续资金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应保尽保、新增人员问题的解决,普遍存在有多少钱做多少事的问题。因为担心按照低保条件进行扩面后,上级下拨资金不能增加,财政配套资金无法到位,而造成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尴尬境地,从而制约低保工作的顺利实施。就XX县而言,自治区认定人数为5184人,而实际人数为10184人,从20xx年至今XX县对多出5000人实行本级财政自行负担。如果上级对这5000人的低保资金一直没有补助,县财力负担压力将很沉重,就很难再扩面。

  (三)最低生活保障与其他社会救助不协调。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全面建设农村低保制度配套措施不完善,由于各种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在农村、城镇中的建立、实施和力度不同,从而造成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很难衔接。农村低保主要是解决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保障其生存,但仅靠有限的低保金难以解决低保对象大病治疗、子女教育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难。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居民由于因病、因残导致贫困,被列入保障对象;一些老人由于养老问题没有得到落实而被列入等现象。如果各种救济保障体系彼此衔接,就会减少很多类似的贫困群体和列入对象,从而节约大量资金。很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例如:20xx年出台的五·七工、家属工可以交纳养老金(城市户口且女55岁以上,男60岁以上),由于户口性质问题,农村困难家庭没有享受到这个优惠政策。

  (四)低保动态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低保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存在“进低保容易,出低保难”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低保户通过勤劳经营脱离了贫困,越过了低保线,然而这一部分人员总想一些办法隐藏或采取一些办法阻止取消低保资格。虽然有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效果并不明显,还存在“养懒汉”的现象。农村低保扩面后,边缘户对象难以确定,且这部分生活水*处于低保线临界状态的低收入户,按政策不能纳入低保范围,但家庭往往会因病、因学、因灾等情况导致深度贫困,这种现象应不应该纳入低保也亟待考虑。

  (五)基层工作人员缺少或无专业操作人员。

  目前,XX县六乡一镇有基层民政工作人员21人,农村低保对象10184人。基层民政部门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制约工作的规范开展,各乡(镇)基本安排1-3名民政干事,并且还不是专业从事该项工作。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初审和复审难免依赖于村(居)委会运作,村(居)难免要结合一些其它工作,或者*衡一些其它的关系,这就给低保资金的专项性、民主性、公开性带来一定难度。基层工作人员,尤其是乡(镇)民政机构工作人员不确定性和非专业性,导致操作过程比较较盲目,凭经验和感情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测算收入、准确界定低保对象。

  农村保障制度是保证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科学准确地测算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是确定保障对象及补助标准的主要依据。制定科学的农村家庭收入核定办法,科学准确地核定申请对象家庭收入,是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并得到及时救助的关键。一是应结合农村实际,民政会同财政、统计、农业、物价等部门,深入乡(村)及市场对农业收入的项目、产值、投入成本及价格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确定一种较为合理的衡量标准;二是按照“重粗不重细”和“扶弱就低”的原则,统一家庭收入核定项目、核定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定办法;三是乡(镇)、村在入户调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必顺统一严格按照家庭收入核算办法进行评估、测算与核定,家庭收入类别应为种植、养殖、加工、劳务等收入和接受或应该接受的扶(抚、赡)养费等,在核定中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分类进行测算,但必须计算纯收入,如种植、养植、加工等收入计算,应以总收入减去种、养、加工过程的投入费用,才能计算出实际收入,以促进家庭收入核定的公正与公*;四是引入农村家庭支出评定机制,作为衡量家庭生活水*的参考标准。家庭正常生活支出水*明显高于当地人均生活水*的家庭,不能享受农村低保。由于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导致家庭有看病钱没吃饭钱的家庭,可适当考虑给予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临时救助)。

  (二)拓宽资金来源,确保资金到位。

  随着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保障水*不断提高,县、乡(镇)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一是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提高低保资金补助额度。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县财政也要适时增加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投入,要提高低保资金预算和工作经费投入额度,同时要求加大对低保工作经费的投入,使增长幅度与经济发展增幅同步。三是积极探索其他筹资渠道,在社会上开展社会公益捐赠活动,广泛动员鼓励民营企业、社会慈善组织、团体和个人为农村低保提供捐赠和资助,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同时,对捐赠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加以宣传表彰,形成农村低保资金筹集的经常化、制度化。

  (三)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健全配套救助体系。

  农村低保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基础性的兜*度,只有以农村低保制度为基础,把各项救助制度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针对农村贫困人多层次、全方位的救助体系,构建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一是在农村,低保制度为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构建最后一道屏障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对农村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通过技术、项目、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扶持低保户大力发展种养殖业,鼓励和扶持搞多种经营,同时积极与人社部门建立并规范农民工培训及劳务输出机构和制度,搞好劳务输出,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给予就业扶持,鼓励其通过生产劳动脱贫,变“输血”为“造血”,使低保户增收致富;二是制定并完善与农村低保制度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在就医、就学、医疗、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优惠或照顾,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三是建立和完善慈善、募捐机构,设立爱心捐赠点,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力量,发挥村(社区)作用,建立(村)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多方为低保弱势群体服务。力争形XX县*主导,民政局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的农村低保工作管理配套机制,确保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四)强化动态管理,确保公*公正。

  要形成“能进能出、保障准确、运转良好”的农村低保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以规范工作程序为基础,以动态管理为关键,突出把好重要环节,促进农村低保工作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要把好低保对象的核查环节,对低保对象按照困难程度和收入来源不同建立起分类施保、定时核查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对象、家庭备案制度,落实财产登记和家庭收入定期申报规定,及时登记低保对象家庭异动情况。二是要把好低保审批环节,坚持“一评三审三榜”的运行机制,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务求公正、公*、公开。三是要形成长效干预机制,针对一些享受低保人员不配合*就业再就业工作,只在家中等低保情况,建议出台每年凡3次就业技能培训不参加、2次提供就业机会,有劳动能力不去参加的低保家庭户,强制取消低保,做到低保绝不养“懒汉”,对越过低保线取消难问题,建议1-2年实行一次低保全面复审、申报制,以便做到公*公正、符合实情的"动态管理。

  (五)提升工作水*,确保低保工作顺利开展。

  基层低保工作编制、机构不完善,工作力量薄弱,是影响低保工作顺利开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在乡(镇)、村(居)委两级设置专职民政低保信息员,乡(镇)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编制,根据工作量大小,确定村级低保信息员和人数,由县级*门每年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二是充实工作力量。要适应低保工作量大、责任重的需要,及时选配政策性、原则性、责任心强,专业水*高的干部具体负责低保工作,各乡(镇)要重视民政办公室建设,配足配强工作人员,解决有人办事问题。三是加强业务培训。低保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是做好低保工作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强低保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低保管理人员“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意识和“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责任意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务实、纪律严明的农村低保工作干部队伍。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菁选5篇)(扩展2)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3篇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1

  为深入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切实把握好“民心工程”的真正含义,一个月来,我参与了xx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调查,通过一个月的社会时间对xx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xx户农村低保户,保障人口xx人,每季度共发放低保金xx元,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该镇已经基本形成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配套、运转有序的农村低保工作机制,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全镇低保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人为本,适应形势,低保工作尽量缓解受保人员的生活压力。

  (三)低保干部,迎难而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城市低保救助体系。

  三、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发现该镇农村低保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全镇低保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衡,农村部分群众还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压力较大,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三是低保干部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充实,低保工作人员严重缺编。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菁选5篇)(扩展3)

——农村养殖调研报告 (菁选5篇)

农村养殖调研报告1

  摘要:社会实践调查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身为大三的学生,社会实践应在结合我们实际情况下,注重实践的内容和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联系自己所学有关专业,进行理论与实践对比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从中获益。利用这个假期,通过走访观察家乡附近中小型家禽养殖场,发现养殖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查阅资料以及咨询相关人士帮助农户解决了问题,使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

  暑假期间,走访了十几家农户散养型和两家中型草鸡养殖户,发现在疾病防疫时,普遍存在相同的问题,其中某些问题成为了鸡群成活率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可归为以下几类:

  一.环境条件差

  大多数养鸡户饲养规模小且人和鸡同在一院,同时没有相应的消毒设施,人员,运输车辆 均能带回病原体,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由于通风不良,封闭不严,加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熏蒸消毒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夏季高温高湿影响蛋鸡产蛋率和肉鸡正常发育。冬季则普遍存在保温与通风的矛盾。有的养鸡专业户为了图省钱方便,采取地上炉取暖的方式,温度稳定性差,煤球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聚集鸡舍,并且经常采用关闭门窗的方式求得较高的温度,造成舍内空气质量较差,达不到鸡的生存条件,常有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二.未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多数养殖户在刚开始饲养时对防疫问题还比较重视,能够严格按照防疫程序操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饲养经验的增加,一些从没出现过问题的养殖户就产生了麻痹心理,放松了对防疫重视,结果铸成大错。目前农村大多数鸡场没有在鸡舍门口设置消毒池;对病死鸡不是做深埋或焚化处理,而是剖净食用,以至于鸡场内污水满地流,内脏等废弃物随便乱丢,为疫情的传播埋下隐患。

  三.不能做到全进全出

  种群混养在养鸡场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在一起,饲养人员吃住在一起,干活在一起,每栋鸡舍的用具不分,疫病的急群众相互交叉感染传播。由此造成的后果是鸡群发病多,用药多,投入大;育成鸡病死率淘汰率高,开产晚,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甚至根本达不到产蛋高峰,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这样几项措施来降低养殖风险。

  一.建设饲养小区,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村庄外建设饲养小区,使饲养鸡专业户脱离庭院,在相对集中的小区内建立相对独立的小型鸡场,小区成立合作性服务组织,为养鸡户销售,购雏,饲料提供服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进行指导,并对小区进行日常化管理。

  二.加强养鸡专业户的防疫意识

  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意识到疫病发生的危害性,而搞好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的消毒,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则是控制疫病传播,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思想认识的松懈随时可能导致疫病的传播,这是养鸡业的大敌。同时,克服疫苗万能的思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集群的综合抗病能力。

  三.强化疫苗管理

  疫苗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无批准文号的疫苗严禁进入市场,有审批文号的疫苗要按正规渠道进入市场。对疫苗的经营管理实行供应制,要制止兽药门市部经营疫苗,特别是要严厉打击那些假冒伪劣疫苗的经营者,切实保障疫苗问题的可靠性。

  四.培养技术人员

  大多数基层技术人员在鸡和其他小动物的饲养管理,疫病诊疗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无力承担这项重要任务。因此,采取各种途径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综合服务水*是当务之急。只有他们的技术水*提高了,才能及时解决养鸡专业户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农村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鸡场中的浪费损失国家大力倡导畜禽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也是今后*家禽养殖的发展趋势。集约化时,讲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在畜禽养殖时,力求节约成本,减少养殖不必要的损耗,浪费是坚决不能存在的。

  尽管如此,在目前农村家禽养殖场中,浪费现象却普遍存在。

  一.鸡的浪费

  1.育雏期饲养弱雏造成的浪费

  由于种鸡场或孵化场管理的疏漏,一部分雏鸡因带病菌或脱水等因素产生发育不良,体质差等现象,这样大部分鸡在以后的生长发育、产蛋性能等方面都较差,这样的鸡往往是“细菌病毒的携带者”,有传染病时它先要发作,之后在感染其他鸡。最好的办法是在育雏的前几天观察雏鸡,将精神不振、弱小无力的雏鸡淘汰掉。

  2.育成期鸡群均匀度差造成的浪费

  追求集群较高的均匀度是育成期的管理目标。按时做好饲料配置调整、消毒防疫、通风光照密度管理等管理工作,对少数体重超标的鸡要进行限制饲喂量;对发育不良要加强营养,鸡群的均匀度尽可能达到85%甚至更高。这是今后产蛋鸡能否有产蛋高峰期,降低死淘率的保证。

  3.产蛋期不挑选鸡造成的损失

  对无法治愈的鸡、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治疗费用过高的鸡以及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鸡需要及时淘汰。否则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产蛋期是生产中的关键时期,要注意产蛋少的鸡,开产晚的鸡,这样的鸡应当挑出后单独饲养,采取加强营养或肌肉注射抗生素等方法。

  4.鸡消化不良造成的浪费

  目前生产中鸡的消化不良除饲料因素、长期使用药物造成胃肠道菌群感染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新城疫的感染。这些原因造成的长期消化不良,必然导致机体营养负失衡,鸡的抗病力下降,产蛋下降,继发啄癖、羽毛脱落等现象,损失浪费十分严重。

  二.饲料的浪费

  1.饲料配方调整失误造成的浪费

  一年四季气温不同,鸡场的环境和管理方式不同,鸡的营养需要会有变化。无论是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时时适用。如冬季采用高蛋白的饲料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夏季天气炎热,应采用高能高蛋白的饲料,否则会因会气温气温高、鸡的采食量下降造成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降低而影响经济效益。

  2.原料质量差造成的浪费

  常常听养殖户说秋冬季节的预混料或浓缩料质量不好,鸡产蛋有轻微下降,蛋壳质量稍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当时全价料中使用的玉米水分过高。发霉玉米造成的损失也十分严重。虽然有时中毒现象不明显,但其抑制免疫,损伤肝肾等重要器官组织,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这样看不见的损失其实非常严重。霉毒素中毒到现在还没有特效的解药,故应坚决不用发霉原料。

  3.饲料搅拌不均匀造成的浪费

  手工搅拌不必说,就是机器搅拌也常出现不均匀的情况。边粉碎边搅拌出料,搅拌时间不足,而最容易被忽视的搅拌不均匀的情况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微量添加剂时不通过预混料而直接将其倒进搅拌机。在上千斤饲料中加入几十克药品,若搅拌不均匀,不仅起不到预期的防病效果,造成药品浪费,而且极易使鸡群中毒,造成更大损失。

  4.饲喂方式不当造成的浪费

  很多鸡场没有采取定时定量的方式,实际会造成极大浪费,如冬季气中温比较低,鸡的采食量较大,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产蛋期鸡体重普遍超重,过肥的鸡初期产蛋量下降,到后期发展成脂肪肝或因肝破裂而引起死亡率上升。因此,应采用定时定量喂料,每次在投料后1—2小时内全部吃完;每月检测鸡群体重,根据体重增加速度来调整每日给料量。

  三.用药浪费

  1.使用法不适造成的浪费

  给已经拒绝采食的鸡的饲料中加药、不溶于水的药物采用饮水法以及已发病的鸡群使用预防剂量均会造成药物浪费。所以,在大群用药时应充分考虑鸡群的状况,日后再对症用药。

  2.无病乱用药造成的浪费

  鸡病之多,危害之大,让鸡户谈“病”色变。不少鸡场采用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方法加以预防,这不仅使饲养成本增加,而且使鸡产生耐药性,对日后的治病不利。少数鸡有病,很多情况下没必要整群鸡都用药,是药三分毒,药物的副作用很大,尤其是对健康无病鸡,会对其消化功能,肝、肾功能,免疫等产生不良影响。

  3.随意加大用药剂量造成的浪费

  任何药物只有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才能有效地防止疾病。剂量过小,不能防病治病,剂量过大则会发生中毒。因此,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不能将治疗剂量作为预防剂量长期使用,不能将拌料浓度作为饮水浓度,否则易引起中毒。

  4.称量不准和比例不对造成的浪费

  有的养殖户用药时不准确称量,只是估计用药,往往用量偏多,造成中毒。最常见用药比例之一的ppm是百万分之一,最易搞错。

  5.服药时间过长造成的浪费

  许多药物有积蓄作用,不能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也不能长期使用多种药物,服药时间过长,其副作用的逐渐积累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般用药最多连续七天,如还需用药,最好停几天再用。

  6.药方法不对造成的浪费

  使用某些药物时须用特殊的方法才发挥特定作用,用药方法不当,则会造成中毒。

  7.不了解药名重复用药造成的浪费

  有的药品化学名称和商品名称不一致,生产厂商不标明或同药品不同生产厂家的商品名不同,用户不了解,防止疾病时重复使用了同药不同名的药品,剂量超过而发生中毒。

  8.饲料添加剂加了药物又重复使用造成的浪费

  有的厂家生产的畜禽全价料为了防病,添加了喹乙醇、土霉素等含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用户不知,在防病时又重复使用上述药品,导致剂量超标而发生中毒。

  四.其他方面的浪费

  1.鸡舍布局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浪费

  目前农村很多鸡场受土地等的影响,存在鸡场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如没有将生产区和人的生活区分隔开;鸡舍顶部没有设置通风窗等,这些因素不利于消毒隔离和鸡舍的有害气体排除。另有一大部分鸡场没有设置育成室,育雏结束后直接进入产蛋鸡舍,结果由于缺乏运动量造成鸡骨骼发育差,易骨折,影响鸡群产蛋性能,降低盈利水*。

  2. 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浪费

  很多鸡场管理者缺乏养鸡技术,而且鸡舍条件差,但养殖数量都较多,管理粗放。在现有条件下,要合理安排鸡群密度,排出粪便,定期消毒,严谨缺水,减少应激,尽可能地给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3.计划不周造成浪费

  资金计划不周导致缺料少药;育雏的时间和数量计划不周,导致育雏鸡笼大量闲置或开产密度过大,影响采食和产蛋;饲料计划不周导致仓储饲料积压货不足,饲料配方经常改动,影响使用效果。

  4. 盲目扩建造成的浪费

  许多鸡场一旦盈利,就会把大量的资金用在扩建上,结果往往是鸡场的规模扩大了,鸡场的收益却没有大的提高甚至还有所减少。所以,与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扩大规模上,不如用来提高技术含量或改善鸡舍设施,进而增加单位产量。

  影响蛋黄颜色的因素及调控措施

  目前,农村大中型草鸡养殖场的收益来源主要来自两方面:鸡肉和鸡蛋。鸡肉一般要在收购鸡苗后的八个月后才能销售,而草鸡六个月后就能开始产蛋,鸡蛋价格的高低就成为影响养鸡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其中鸡蛋的卖相又决定了鸡蛋价格。一般顾客比较喜欢蛋黄颜色深一点的鸡蛋,认为深颜色的蛋黄其营养价值更高一些,因此价格也就更贵。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鸡蛋蛋黄颜色呢?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到,有这么几个因素决定蛋黄颜色。

  一.叶黄素原因

  叶黄素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常见有:

  黄体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子叶中,其中,黄玉米,苜蓿草,金盏花粉,草粉中含量丰富,着色效果较好;

  玉米黄质,玉米、辣椒、柑橘、苜蓿草、万寿菊及蘑菇中含量丰富,着色效果差些;

  柑桔黄素,在柑橘皮、辣椒中含量丰富,细菌和真菌中也含有少量的柑橘黄素,着色效果一般;

  虾黄素,存在于虾蟹、牡蛎、昆虫等动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时呈蓝色,煮熟后结合键被破坏呈红色。

  真正有着色意义的叶黄素只有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叶黄素中的各种色素显色效果不同,黄体素产生黄色,玉米黄质为橙色,下黄素产生红色,柑橘黄素偏红色,因此,它们之间的分布比例将显示不同的色调。黄色叶黄素(如黄体素)能明显提高蛋黄的黄色度和明亮度,红色程度的高低由红色叶黄素(如玉米黄质)决定,黄色叶黄素与红色叶黄素搭配可以产生橙色,但红色叶黄素能抑制黄色叶黄素提高蛋黄黄色度的作用。

  二.饲料原因

  (一).原料

  饲料原料中所含叶黄素是影响着色效果的重要原因,利用饲料原料增色的途径有:

  1.直接投喂天然增色剂,这是生产无公害鸡蛋的发展方向。常用的天然增色剂有黄玉米、苜蓿、三叶草、益母草、金盏菊、万寿菊、南瓜和艾叶粉等。例如,每千克黄玉米粉中含有胡萝卜素8.3mg,有60%的黄玉米配合日粮饲喂十天,蛋黄颜色即可从一级提高到八级。在鸡日粮中添加海带等海产植物或虾类等水产动物,分别按干品2%—5%和4%加入,几天后可使蛋黄明显增色。

  2.在日粮中补充常见的蛋黄着色剂,分为化学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前者着色稳定,但过量易产生毒副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用量。天然着色剂毒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天然着色剂有两种:

  (1).金黄色素:美国公司生产,每千克含22g活黄叶素,可以和其他着色剂一起使用,一般每吨鸡饲料中添加250g—350g

  (2).路康定: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胡萝卜素,每10g路康定可向蛋鸡提供110万单位的维生素A,减少饲料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每吨饲料中添加60g,可使蛋黄变为深黄色。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

  (1).色素在蛋黄中的的沉淀并非与天然色素的添加量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天然色素的添加量是有一定限制的,并非越多越黄。

  (2).叶黄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必须溶于脂肪中才能被家禽吸收,因此,日粮中通常添加3%—5%的动物性脂肪可以提高着色效果。

  (3).饲料原料中的叶黄素含量随其产品,产地,干燥方式,储存时间以及时间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东北地区的玉米色素含量要比华北地区的小,新鲜玉米的色素含量要比储存过的大。

  (二).维生素A和钙的含量

  维生素A具有与色素相似的结构,因此它们之间在吸收上存在着竞争抑制,如果维生素A过量,则降低色素的吸收沉积。但维生素A不足,又会使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蛋鸡日粮中钙的含量能影响色素沉积,高钙日粮会抑制叶黄素的吸收。,因此鸡饲料中不可过多的添加钙,应控制在4%以内。

  (三).抗氧化剂

  在每吨鸡饲料中添加125—250g抗氧化剂,可改善蛋黄色素的沉积,从而使蛋黄颜色加深。常用的抗氧化剂,可防止维生素E和乙氧喹等,这些抗氧化剂在含不饱和脂肪酸中添加,效果更好。

  (四).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不仅可使饲料养分丢失,使饲料变质,而且它能组织或减少胆汁分泌,显著降低小肠对叶黄素的吸收,输送和沉积功能。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可使淡黄色则明显降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0.2%的霉菌抑制剂,可以抑制产生真霉菌素,防止饲料氧化变质,从而保持蛋黄的颜色。

  (五).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吩噻类等药物过量使用会使着色造成不良影响,而土霉素,金霉素,阿散酸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改善着色效果。

  三.家禽自身因素

  1.品种

  家禽对叶黄素的沉积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如来航鸡沉积叶黄素的能力比白洛*,新汉普夏鸡颈部颜色显著白于白洛克。鸡蛋沉积色素的能力是鸭蛋的2倍左右。蛋黄的着色还与生产性能有关,往往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产蛋开始时蛋黄的颜色较深,然后逐渐变浅。因此,应加强着色沉积能力强的品种的选育工作。

  2.日龄

  产蛋鸡日龄与蛋黄颜色具有相关性,一般来说,成年鸡比雏鸡沉积色素能力强,而老龄鸡虽日龄的增大,色素沉积能力反而逐渐减弱。

  3.疾病因素

  家禽如果处于疾病状态,如消化和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消化道系统疾病,会对叶黄素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如新城疫,球虫病,沙门氏菌并,禽流感传染性贫血等,都会影响肠道的吸收能力,时色素沉积率下降。

  四.结语

  叶黄素广泛分布与动植物体内,正常合理的应用这些着色剂,是提高蛋黄色泽的关键所在。同时要加强着色能力强的品种选育,并注意饲料配制中各组分的拮抗和协同关系,防止有效色素的损失。

农村养殖调研报告2

  为全面掌握和了解我乡家禽养殖情况,积极向县委和乡党委反映农村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2017年底,县委举行“三问三看”大型调研活动以后,我深入到十里铺乡闫湖村委对村民家禽养殖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肉、奶、蛋制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指导下,农村家禽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家禽养殖业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就农村家禽养殖场所遇问题展开调研。

  一、 市场行情把握不住,经营模式老化单一

  农村本就相对落后,网络等较快捷、广泛获取信息技术的手段未兴起。家禽养殖场的经营者大都为中老年人,由于各种的原因,他们大都受教育程度很低。信息的溃乏导致了他们对本产业以及相关行情的掌握、分析、预测和应用的失败。这样盲目的养殖必将大大增加其养殖的风险性。家禽养殖场现如今还大都在采用传统的先生产后出售经营模式,这又使养殖户们失去了一道降低风险的保障。

  二、防治疾病,困难重重

  疾病是影响农村家禽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今,家禽疾病呈病种增多,新病不断出现,非典型疾病增多态势发展。当遇到病情时,越来越青睐于自诊自治。农村家禽养殖场的人员大都具备一些经验,有时遇到一些常见的疾病也确实可以治愈。可是更多的时候,由于缺少科学的诊疗知识,经过对一些病症相似而致病机理却大为炯异的疾病做出错误的诊治,而且,对于一些隐性疾病,更是凭感觉诊治。

  三、资金缺少,发展困难

  农村家禽养殖场由于资金缺乏,无力购买自动化设备,不得不全依靠人力饲养。自动化设备的缺乏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家禽养殖规模的扩大。

  四、 预防意识薄弱

  1、防疫过程有漏洞。如今,几乎所有农户都能坚持对家禽进行防疫。但是由于缺少人手等原因,防疫过程是该注射或其它较复杂的防疫方式简化为饮水防疫,这样起不到防疫作用,效果很差。

  2、病死家禽得不到规范处理。在农村家禽养殖场中,需隔离的家禽依旧与发病禽混在一起,这易促使疫病传播,加剧了疫病的防治难度,甚至有些造成病情失去控制的可能。病死家禽,仍处理不规范。没有按规定做到深埋或烧毁,这些病死禽都携带大量病菌病毒这就有可能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为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3、消毒工作不到位。由于消毒是否到位并不直接对养殖造成影响,所以一些养殖户都是起始时较注意,以后对此就逐渐失去了重视。

  五、发展结构简单,

  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禽养殖种类较为单一,这也就是未能横向发展。此种情势加上农村养殖又不相互联合不但会使其自身力量减弱,甚至还会导致恶性竞争。

  虽然现在家禽养殖业刚兴起不久,然而其发展方向已与可持续发展有了很大的背离。主要表现在:

  (1)滥用药物。这样给药的家禽体内药物残留量大,完全不能达到如今人们对“健康、绿色、无污染”的要求。这就为家禽走出本地造成了困难。

  (2)大量占用可耕地建设养殖场房。一些养殖户在起初的小规模养殖时取得了一些利润,便求利心切,急于扩大规模,于是多方筹集资金建设场房。而为了交通便利、面积充足等因素,大部分新建场房都远离村落,于是很多可耕地被占用。而且,小规模养殖与大规模养殖有很多不同之处。小规模养殖易管理,易防控,风险相对较小;而大规模养殖中的相当一部分没有充分考虑扩大规模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而盲目扩大其规模,这也是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畸形发展的具体体现。

农村养殖调研报告3

  一、现有情况

  xx村现有养鸡专业户25户,存栏达到25000只鸡,由于年前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养鸡市场出现了饲料价格波动,鸡蛋卖价偏低的情况,养鸡户亏损较严重。根据产业扶贫的原则,驻村工作队和村双委班子研究,决定向扶贫办申请10万元的蛋鸡专项扶贫资金,(现已到位)帮助xx村的蛋鸡养殖户度过艰难期,我们召集养殖户和部分村民开会宣传扶贫产业政策,使村民吃了定心丸,又新发展了12户养殖蛋鸡。今年四月份,我们及时为这25户村民订购了25000只鸡,时逢近期鸡蛋价格上浮,根据现在的鸡蛋价格,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中,蛋鸡养殖户将有一笔较为可观的收入(按照当前鸡蛋价格,如能持续半年,一千只鸡可净获利润达到2万元)。

  帮扶工作队进驻xx村后,进市场调研,分析比较,引导18户村民养殖肉鸽,肉鸽养殖已初具规模,存栏已达7000余对,14000余只。肉鸽养殖比蛋鸡养殖的市场稳定,利润也较高;缺点是前期投入大,肉鸽养殖周期较长,前6个月不产生经济效益,从购进肉鸽到开始回收资金需一年的时间,每对肉鸽需投入180元左右。(不含基础建设费用)一年可获利100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养鸡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对xx村养鸡产业进行认真调研,发现该产业风险性较大,受市场影响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计划采用产业链的方式进行规避,具体做法就是村内成立蛋鸡养殖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与以鸡蛋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公司签订产销合同,保证一个价格的稳定,维持相当的利润;鸡饲料实行团购,以降低养鸡成本,规避风险。

  肉鸽养殖方面的问题,肉鸽养殖的前期投入较大。以养一千对肉鸽计算,前期投入需要26万元;现在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小规模起家,滚动发展的模式,来解决暂时资金不足的问题。另外我们计划为肉鸽养殖专业户谋求贴息贷款和扶贫互助金,以这种方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养殖产业与村民生活环境矛盾的问题。养殖蛋鸡、肉鸽或者其他牲畜都会在气味、噪音等某方面对村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驻村工作队与村双委班子,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养殖户代表研究确定,在xx村村西规划80亩地的养殖小区。为吸引养殖户入驻养殖小区,对所规划80亩地采用有偿置换或承包地互换,现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同时我们现已申请到十万元扶贫资金为养殖小区硬化道路1000米(规格路面宽4m,厚18cm),下一步还需再申请资金为小区打机井一眼,安装输水管道、输电线路2000米。现在已经有9户养殖专业户入驻养殖小区。为净化环境,形成循环经济,计划在养殖小区内建至少5个养猪场,利用肉鸽产生的粪便,经过晾干、粉碎、发酵,用来喂猪,准备在小区内发展5户养猪专业户,形成产业链条,现在此项工作正在积极推动中。

农村养殖调研报告4

  近年来,XX市畜牧水产养殖方式从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逐步转变,规模养殖场建设发展较快,不同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户)不断涌现,促进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以及饲料兽药残留物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控制规模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刻不容缓。

  一、XX市畜禽养殖现状

  截止2014年底,全市畜禽牛存栏达1.94万头、羊存栏2.57万只、猪8.32万头、禽类年末存栏15.84万只;全年牛出栏0.45万头、羊出栏3.61万只、生猪出栏9.11万头、禽类出笼41.01万羽。我市共有各类养殖大户400余户,其中规模养殖场达到144个,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个、年出栏300头以上规模养羊场11个、出年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97个、年存栏1万羽规模蛋禽场1个。这些养殖场大多数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据调查,绝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基本都建于对居民会产生环境影响的区域内,一些乡镇的畜禽养殖场甚至就建在居民区内,距离周边居民或水源地都比较近,由于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没有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畜禽粪便尤其是散养的畜禽粪便直接排向鱼塘、沟渠、农田,再加上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对周边地区环境构成威胁,而且在部分乡镇已经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与周边居民的环境污染纠纷。

  二、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规模化养殖布局不合理。我市畜牧业逐步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发展。但我市规模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畜禽养殖场分布不合理的现象,个别乡镇只有几家养殖场,而有的乡镇却存在十几家,其中有的村都存在好几家,并且紧紧相连。畜禽所产生的排泄物较为集中,加之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囤积,对人和畜禽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不当。养殖者滥用抗生素、激素、微量元素等投入品,其产生的后果就是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及污染。

  (三)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养殖业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农业和畜牧业的脱节,导致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分离,养殖者不种地,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不能及时还田消纳。我市乃至全州较为缺乏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而同时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肥的产量大,价格低,从而导致大量畜禽粪便、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养殖场建设的监管力度不够。我市养殖场大多数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在养殖场新建过程中环保部门仅对部分大型养殖场进行环境测评,而且抓的不严,以致相关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

  (五)规划建设不合理,缺乏前瞻性。早期建造的养殖场,未经科学规划,选址、栏舍建设都缺乏前瞻性,布局建造随意,不少养殖场建在城镇近郊、村庄旁、河流溪沟畔。栏舍建设缺乏规划,多数是边发展边建设,布局凌乱,建造简陋、设施陈旧落后,易对周边人居环境造成影响。

  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指导性政策及措施。州、市还未出台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养殖三区划分方案及相应的激励措施。同时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再加上认识不足、资金缺乏、技术匮乏等方面的原因,有些规定难以有效落实,现有的政策、法规大多数只是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我市大部分养殖场管理粗放、薄弱,绝大多数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建设之初,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措施。大部分养殖企业重饲养轻治理,不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技术或购买环保设备。

  (二)部门职责不清,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加大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难度。如我市养殖污染防治财政项目实施主要由环保局实施,畜牧部门不了解。在监督过程中存在踢皮球,不能形成合力的情况。

  (三)环境保护意识严重缺乏。全市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意识极差。对进行粪污治理改造缺乏主动性,不愿花钱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一心想着项目支持。同时部分养殖户忽视栏舍内部环境,对栏舍冲洗用水不注重控制,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随处堆放,不建造堆放设施,严重影响了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

  四、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建议

  (一)政策法规层面

  1. *制定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要及时编制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由规划、环保、畜牧、水利等部门联合制定禁养、限养、适养三区划分方案。同时积极正确上级激励项目,制定本地区污染防治激励措施。

  2. 加大资金扶持、治理和发展生态养殖业。*应建立规模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粪污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研究环保型饲料和生态畜牧业的研究及推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规模养殖户投资养殖污染治理,对积极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规模养殖场、户,在养殖用地、信用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与扶持。各级环保、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对治污成效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畜禽养殖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积极帮助争取项目,多渠道引进资金及技术,使治污技术早日服务于养殖业。

  (二)综合管理层面

  1. 合理规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建设。养殖场(小区)的选址、规化与建造新建养殖场在传统建场选址基础上,将粪污处理纳入规划之中。二是创新改进措施。选择安装先进控温、通风、光照、粪便清理、粪污再利用、消毒、污水处理设备及粪尿加工处理设备等。三是加强绿化。利用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达到降低温度、减少辐射、减少细菌和除尘除臭的目的。

  2. 提高养殖环保意识。环保、畜牧等部门针对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重要性进行宣传,要进一步加大对《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畜禽养殖者的环保意识,增强养殖者对实施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 建立联合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环保、畜牧等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大力度、通力协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严把新建养殖场防疫条件的准入关,建设一个,达标一个。严格执行畜禽场建设的环保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相关制度,对不遵守法规制度的,对不符合要求的,该整改的整改、该搬迁的搬迁、该关闭的关闭。

  (三)技术层面

  1. 推广环保养殖。一是规范用药管理。减少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选择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绿色兽药;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不滥用疫苗。二是加快新技术推广。加快干湿分离、沼气化处理、有机无机复合肥加工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推广采用干清粪生产工艺,实现畜禽粪便干清堆积发酵后就地消纳。三是推行生态养殖模式。积极推广“猪(牛、鸡)—沼—果(菜、树、鱼)”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从而实现畜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水*、环保水*和可持续发展水*。

  2. 综合治理养殖污染。一是粪便达标排放。畜禽粪污经厌氧发酵处理和沉淀后,在经过曝氧、生化或过滤净化等好氧处理,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向外排放。二是无害化处理。养殖场病死畜禽的尸体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其他生活垃圾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集中处理、综合利用,不得自行随处掩埋或焚烧。

农村养殖调研报告5

  ××市是河北省水产养殖大市,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均居首位,占据了全省水产养殖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我市水产养殖业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巨大的。但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一、养殖现状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问题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趋势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2000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

  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

  为了提高养殖水*,实现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广大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从事水产养殖实行养殖证制度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早在1986年颁布实行的《渔业法》中就明确了养殖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贯彻落实。按照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并已经逐级落实。我市也将在有关部本的协调下,把该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另外,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与渔药等进行全面管理将进一步加强,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高品质、绿色环保、无公害将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菁选5篇)(扩展4)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5篇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1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xx市xx县xx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坐落在xx县城西南,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x个村民小组,xxx余户人家,xxxx人,人均耕地xx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8。

  二、调研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2、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近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四民工作法学习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2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xx市xx县xx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坐落在xx县城西南,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x个村民小组,xxx余户人家,xxxx人,人均耕地xx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8。

  二、调研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2、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近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四民工作法学习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3

  xx县属于老、少、边、穷、库区县,位于xx省西部,xx市东南面,素有xx“门户”之称。全县农业人口25.6万人,耕地面积31.7万亩,其中水田27.9万亩,旱地3.8万亩,林地面积180.9万亩(xx年统计数据)。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全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如何摸清农业农村基本底数,推进农业结构转型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农业农村生产发展现状

  1、农村劳动力构成情况。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18.6万人,其中男劳动力9.5万人,女劳动9.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6.8万人,较xx年减少0.4万人,减少2.4%。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97公里;实施“五小”水利建设,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28万亩。自来水受益村132个,在xx年基础上增加1.5%,通村公路134个,增加2.3%,农村通电与通电话村134个,与xx年持*。

  3、农村能源物资消耗情况。农村用电量2481.9万度,较xx年增加26.3%;氮肥施用量8615吨,减少11.2%,磷肥施用量3147吨,减幅达到4.4%,钾肥施用量1098吨,增幅3.4%,复合肥施用量7030吨,增幅46.7%;农用薄膜施用296吨,增幅17.0%,柴油1385吨,增幅18.2%,农药456吨,增幅8.1%。

  4、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59.9万亩,增幅9.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21.5万亩,增加4.2%,产量7.37万吨。一年生经济作物种植27.96万亩,在xx年基础上增加3.65万亩,增幅15%。柑橘种植22.4万亩,产量17.9万吨,增幅分别达8.3%和19.3%;特色水果种植0.34万亩,增幅3%,产量1.8万吨。

  5、畜牧渔业生产情况。全县生猪出栏15万头,增幅5.6%;牛出栏0.89万头,增幅8.5%;羊出栏2.5万只,增幅*%;家禽出笼86万羽,增幅5.5%。肉类产量达12758吨,增幅达8.8%;水产养殖1.5万亩,增幅1.7%;产量达2424吨,增幅达10.1%。

  6、农业装备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1万台,16万千瓦,增加0.39万台,2.4万千瓦;机耕面积达18万亩,增幅84.5%;机收面积9.3万亩,增幅达106.7%农机作业面进一步加大,农业装备水*进一步提高。

  7、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8亿元,年递增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增速达13%以上。

  二、农业农村发展制约因素

  1、农业生产老龄化趋势明显。调查的7个乡镇70户农民,353人,其中务农人员139名,占调查人口的39.4%,外出务工103人,占31%。50岁以上务农人员73人,占52.5%。务农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今后,农业面临“谁来种地”、“谁会种地”、“谁种好地”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2、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调查的务农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24人,占8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占1.4% 。劳动力素质低下,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事物能力不强;特别缺少开拓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不足,难以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固囿”,盲目生产,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整体提高。

  3、农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据调查,达岚镇都用村农户杨胜好,这些年儿子在外打工,赚了一点钱,坚持回家创业,去年养了20多头羊,今年准备扩大规模,但对“到哪个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有没有贷款扶持”等政策一窍不通。调查的70户农户,95.7%的农户对惠农政策缺乏了解。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足,直接导致农民对政策的“认知感”、“获得感”、“满足感”大打折扣。

  4、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较严重。随着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水*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部分土地抛荒弃管,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持续和健康发展。

  5、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低。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土地大部分通过“亲戚代种”、“少量租金转包”、“他人免费承包”等农民自发形式进行分散流转经营,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村土地整体利用效率。

  6、农业机械化发展水*不*衡。调查发现,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机耕率达到了60.3%,农业机械化水*相对较高,其它山区乡镇,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大部分还在采用牛力耕作,农业机械化水*发展不*衡,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农业农村发展出路及对策

  1、坚持政策惠农,让农民发展生产“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人员和资源优势,把各类农业优惠扶持政策,梳理、汇总成册,当好政策“宣讲员”,加大中央和地方各项强农、惠农、扶农、助农政策宣传,为农民发展生产注入一针“强心剂”。积极鼓励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及时根据政策调整方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搞好产业规划,实施产业开发,把农业扶持政策用活、用好、用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建立信贷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长效机制,简化农业信贷资金申报、审批程序,开辟信贷资金支持“快速通道”,让农村有为青年敢用、有好农业信贷资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2、坚持制度管农,让农村土地流转“活”起来。建立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种养能人、、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规范、合法、有序流转机制,让农村产业带头人吃下一颗“定心丸”,鼓励他们采取土地入股、土地转让、土地出租、土地托管、土地置换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建立土地流转公证制度,完善土地流转监督机制,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让土地流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可图,切实用好、用活每一分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在农业生产上的增值效益。

  3、坚持科技兴农,让先进技术全面“推”起来。坚持强化产学研结合、农企校联结,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示范、推广,通过创新技术集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健全县乡农技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主多元”、“三位一体”的农业服务体系,确保技术推广责任到村、服务到人、覆盖到面。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培养一批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4、坚持装备固农,让现代农业生产“跑”起来。大力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提升行动,完善农机购置、政策性保险等补贴政策,加快新型农业机械引进、示范和推广,重点引进更新一批农业排灌、运输、耕作、植保、收割、加工机械,实现农业装备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要加快节种、节水、节肥、节工等节约节能型农业装备引进利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效率,积极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让先进农业装备“领跑”现代农业发展。

  5、坚持产品优农,让农村群众尽快“富”起来。大力推进“产品优农”战略,创建一批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全程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跟踪服务,切实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农产品质量监管、产品产地认证、品牌创建同步跟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名、特、优、新”品牌创建,以监管促品质,以品质创品牌,以品牌提质量,以质量赢市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特色农产品销售网店,借助电子商务的强大网络推介力,抢占市场先机,向市场拓展要“效益”。

  6、坚持产业强农,让农业经济迅速“升”起来。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强农” 战略,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上的“火车头”作用,大力推进骨猪、烤烟、茶油、生姜、葡萄、佤乡米等特色产业“八大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充分调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创意、休闲、循环、观光、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致富门路,打造xx农业经济发展“升级版”,促进经济高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4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原过渡地带,山区面积占四分之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民坐方便车、坐安全车、坐经济车、坐舒心车,纳入了地方人民*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笔者根据区情,提出一些想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客运市场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从*目前的国情来看,提出新农村的建设,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明显。其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荣的任务是在农村,城市中除了下岗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外,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其二,是*国情决定的,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农村始终会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在那里生活。怎么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怎么把农村家园建设好,让他们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保持*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发展农村客运则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我区的客运现状

  (一)通达状况,我区现有12个乡镇(街办),222个行政村(居委会),3400多*方公里,5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现有公路通车里程3688公里,班车营运线路58条,营运里程2250公里。这58条线路中有10条的终点为乡镇*所在地,有46条线路终点到村,贯穿了157个村(居委会),占行政村总数的71%。还有65个行政村未有通客车,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

  (二)运力状况,现有客运公司12家,客车378台,其中从事农村客运的客运车辆310台,5846座.日发班次758个,日发送客运量4万人次。

  (三)站场建设状况,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夷陵客运站和太*溪港水陆客运站各一个),乡镇五级客运站现有2个(雾渡河、黄花),在建的2个(下堡坪、分乡),拟建的1个(邓村)。现有招呼站5个,拟建75个。现有候车棚27个,拟建50个。原有2个五级客运站(鸦雀岭、土门)因为种种原因闲置。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线路开不通。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通车数量少,有将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无法投放客运车辆,当地村民无车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难。原因很直接,就是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经营者开不起。一是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呈周期性变化,农民以自然村庄散居,又受季节影响,实载率低。加上高额的税费、油料和修理费用,使经营难于维系。曾有牛坪的杨柳池、梅子垭、下坪太阳山等数条线路开班以后又停下来。二是有的乡村线路开班以后,双排小货车、“面的”、摩托车等充斥其间,原本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客源被低票价的非法营运车辆所截走。雾渡河至樟村坪线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亲戚、货主的名誉等方式进行非法载客营运,长期以往,已开通的客运班车就自然而然地开不下去了。

  (三)农民坐不起。乡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山区农民收入少,往往为节省五毛一块钱而改乘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黑车”,甚至绕“山间小道”步行赶集。

  (四)乘客不敢坐。一是从事乡村的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行驶不安全;二是从事乡村线路的车辆大多技术状况差,有的车辆尽管通过了车辆技术检测,但长期行驶“山间小道”,维修保养跟不上,车况令人担忧;三是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现事故。四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较低,坑客、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乘客不敢坐。

  (五)村民出行难。一是客运站场设施薄弱,候车条件差。全区等级客运站数量少,大多数乡镇无等级站,只有简易停车场,行政村基本没有停车场,沿线居民点也没有候车棚,村民只好在路边候车,见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顾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现有的客运班车,不适应村民随时出行和携带农副产品的需要。

  (六)黑车打不死。乡村客运线路上的“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非法载客,有生意的时候就捞一把,没有生意或遇有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在家“休整”,灵活机动、随叫随走。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乡里乡亲的)百般抵赖,造成取证难,执行难,受到处罚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

  四、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发展运输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区通车里程、通车质量和候车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5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对农村公墓管理缺失,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如何在当前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解决农村安葬难、土地资源浪费大、视觉污染严重问题,值得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县下辖6镇2乡,90个村,1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万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县建有12个乡镇级公益性公墓和501个村级公益性公墓。如今,12个乡级公益性公墓已不复存在,501个村级公益性公墓中,名存实亡的约占90%;无规划,无管理,成为乱埋乱葬坟地的占10%。

  从我县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基本现状中可以看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墓建设缺少规划管理。1991年,县*及民政部门在兴办农村公益性公墓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县*《关于划分土葬改革区工作情况报告》(兴政文[1991]66号)中要求全县在“八五”期间建公益性公墓区160个,其中乡镇建12个,村建148个。至1994年,全县建公益性公墓已达501个,其中乡镇建成12个,村级建489个。但是由于缺乏长期远景规划,在如何办、怎么办、怎么管等方面缺乏具体措施。同时,无专人管理,导致公益性公墓在选址、建设、墓型和占地面积等方面多种多样。有的公墓区当初就是应付差事,立个牌子就成了所谓的“公墓区”,无人管,随便葬,公墓随即变得可有可无。农村公益性公墓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由于无人管理,没有规划,滥葬乱埋随即泛滥,坟墓有的建在集镇边,有的建在耕地里,有的建在山坡上;有豪华塔楼式,有砖砌石垒式;有超大型墓,有家族墓,甚至还有建活人墓;占地面积,小的5-8*方米,大的超过10*方米。

  (二)安葬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据测算,过去全县所建501个公墓区到目前已名存实亡的现在超过400个,这些公墓所在村组已经无处安葬。即使形式上还存在的农村公墓区,也因无人管理,没有规划,横七竖八,乱葬乱埋,公墓土地浪费极大,造成无地可葬。因而直接导致农户或安葬房前,或安葬屋后,或安葬农田,乱埋乱葬,占地毁林。

  (三)农田被侵占环境受影响。我县农村每年应该安葬的逝者约在1000人左右。大多数都被安葬在村民自家承包地里。简单的也是砖砌石垒,占地5个*米左右,讲排场的建起豪华塔楼式坟头,占地有的超过10个*米。按每座墓占地7*方米测算,我县因此每年要减少耕地面积10余亩。农村房前屋后,田野山地,到处是坟头,环境不美,也给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殡葬改革带来负面影响。新县城周边有的村民受利益驱动,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批准,将自家耕地拿来当坟地卖,造成新县城周围环境恶化。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公益性公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级党委*不重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没有纳入民生工程,没有列入各级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在“葬”的问题上归根到底一句话,各级只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殡葬改革,没有把公墓建设纳入议事日程。

  二是村级组织无力承担费用。全县绝大多数村没有村办企业,村级经济十分薄弱,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乏力。一些有公墓区的村级公益性公墓既没围墙也没绿化,更谈不上花钱聘人管理。加上公墓又多建在荒山脊地,村民们从心理上就难以接受,因此许多村民宁愿将已故亲人葬在自家承包地里,也不肯埋进公益性公墓。这也是导致农村公益性公墓“名存实亡”的主要原因。

  三是村民对建公墓热情不高。对于兴办公益性公墓和解决安葬难问题,多数村民热情不高。主要认为公墓区坟墓混乱,离自家较远,有的认为风水也有问题等等。把亲属遗体埋在自家承包的农田里,上坟祭祀,比较方便。所以有没有公墓,与他们关系不大。

  三、对策建议

  要使农村公益性公墓真正发挥作用,彻底解决乱埋乱葬问题,须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下功夫:

  (一)党委、*高度重视是做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关键要素。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殡葬环境,推行土葬改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是党委、*的职责所在。一方面,兴办农村公益性公墓是解决农村安葬难的现实要求,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经营、机械化操作程度提高,农村安葬难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兴办公益性公墓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公益性公墓的建设,规范安葬秩序,消除乱埋乱葬,改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乡风村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有序发展。

  (二)纳入民生工程加大财政投入是做好公墓建设的保证。目前由于农村村级经济普遍还比较薄弱,农民群众的生活也不够富裕,自身承担公墓建设和管理费用确实困难很大,因此,把农村公墓性公墓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民生工程,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死有所葬”。

  (三)加强监管确保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长办长兴。一要规划先行。公益性公墓以村办为主,也可多村联办。对墓穴占地面积、使用年限做全面规划,墓址可选荒地,也可五保老人去世后的土地中调剂出来使用。二要统一标准。既要体现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又要满足群众文明祭祀需求;既要道路畅通方便安葬,又要让村民愿意进来;既要完善基本设施,又要做到有标志,有界线,有统一规格的墓穴坟头标准。三要加强管理。乡镇与民政部门应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领导和监管,建立完善管理体系与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功能。聘请专人维护管理,严禁承包经营;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可收取成本,不得从中营利;定期公开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强化年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菁选5篇)(扩展5)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3篇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1

  一、通州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背景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面积906*方公里,辖4个街道和11个乡镇,常住人口109万人。通州新城是距离北京中心城最近的新城,在北京市总体规划“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中,位于北京长安街轴线与东部发展带的节点之上,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枢纽位置。20xx年,通州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87.3亿元,人均劳动所得19597.9元,镇村两级集体资产总额586.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65.8亿元。根据20xx年调查统计数据:镇村两级集体土地总面积为107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67万亩;建设用地面积38万亩(经营性建设用地共有10万亩;公益性建设用地共有15万亩;农村宅基地共有13万亩);未利用地面积2万亩。

  对于如何管理好这些资产,通州区一直在下大力探索创新,多年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广西等省市先后多次到通州区进行学习调研。通州区从20xx年就开始探索,实行村级经济事项招投标工作,并于20xx年7月,创建全市首家镇级“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市场---宋庄镇集体资产交易市场”,开始探索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的有效手段和模式。

  20xx年底,根据中央《关于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任务的批复》(农政发〔20xx〕5号),通州区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验任务。通州区抓住机会,借力中央改革试验区任务部署的东风,在宋庄镇集体资产交易市场经验基础上,建立通州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探索创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新模式。

  二、通州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宋庄镇集体资产交易市场,自20xx年建立这五年来,累计完成招投标事项309宗,共为村集体增收节支6685万元;完成*原造林15个施工标段招投标工作,涉及资金39500.73万元。在促进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通州区按照《*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20xx〕71号)和《关于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任务的批复》(农政发〔20xx〕5号)文件精神,在宋庄镇集体资产交易市场建设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创新,通过搭建“一个‘中心’为主导,多个‘站点’为辅助”的网状架构,采取有形市场与无形网络相互支持配合的手段,建立起了“通州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交易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资源配置、价格发现、资产保值增值等功能,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性质、功能定位不清

  经过多方调研,我们发现,目前,产权交易机构有些实行企业制管理,有些属于事业单位。在实行公司制的产权交易所中,有些属于国有控股企业,有些属于民营企业。通州区宋庄镇集体资产交易市场则是属于*管理的企业单位。而现行法律对产权交易所的性质应定位于服务机构还是盈利机构缺乏明确的规定。由于产权交易机构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其所从事的业务范围界限不明、功能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也是出现违法、违规现象的原因之一。 (二)缺乏科学、透明的交易模式

  由于交易信息公开渠道不够通畅、广泛,一方面导致存在一定的产权交易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现象;另一方面造成服务范围小,信息发布受众面较窄,不能达到效益化最大的问题。在转让过程中有暗箱操作现象,特别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其次,定价机制不合理。有的产权交易在转让过程中采取协议定价方式,并不能通过市场发现价格,因此,缺乏判断转让价格合理性的客观依据。

  (三)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原来的交易市场缺乏专职工作人员,多是兼职或临时聘用员工,导致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不高。由于没有稳定的专职队伍,所以对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统一培训和管理,经纪人业务素质和职业水*普遍不高,导致交易成本的无谓增加、交易效率低下,甚至会破坏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四、关于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探索设置专门办事机构

  成立“北京通州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负责全区农村生产要素流转交易的具体实施工作。按照“*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拟设立为由*主导、服务“三农”的非营利性机构,正科级事业单位。中心设置“一室四部”,即综合办公室、登记审核部、交易部、信息部、财务部。

  交易中心辐射11个乡镇,每乡镇各设1个分支机构,名称设定为“通州区**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同时加挂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牌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各乡镇交易服务站设专职站长1名,工作人员2名。服务站是交易中心在各乡镇的一线工作机构,支持、协助中心开展工作,负责本乡镇涉及产权交易类业务与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业务。

  各村设专兼职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员1名,负责采集、上报本辖区内交易信息。

  (二)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系统

  搭建通州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服务功能和手段。*台涵盖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汇集发布、综合业务审批、网络竞价服务三大系统。信息汇集发布系统,通过互联网,把所有的农村资产交易信息发布到网上,扩大受众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市场竞争。综合业务审批系统,将信息的登记、审核、发布、成交公示、合同审核、交易鉴证、交易结算等程序统一在网络上进行,确保整个审批过程严格、规范,防止暗箱操作。网络竞价服务系统,实现远程异地竞价和多标同时竞价,填补场内竞价的不足,避免现场“举牌”容易遇到各种干扰的现象,有利于规范交易竞价行为,降低交易成本。

  网站管理依托“三资管理*台”和通州区产权交易网,采取逐级审核、集中管理的模式,建立村、镇、区三级管理体系,交易中心负责总体把关发布。具体业务流程如下:

  1.信息采集。由村、镇相关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的信息采集工作,录入、上报至通州区“三资”管理*台,并对接区交易中心信息*台。

  2.信息审核。依照“通州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区产权交易中心对上报的交易信息进行逐级审核。

  3.信息发布。经审核通过的信息,由区产权交易中心信息网对外发布。

  (三)明确流转交易服务范围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框架下,组织开展农村资产产权流转交易。交易中心的服务范围,既包括镇村两级集体、农民合作社、农民个人及社会的资产资源的流转交易,也包括金融资本和劳动服务中介等方面。法律没有限制的品种均可以入市流转交易,方式、期限和流转交易后的开发利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户拥有的产权是否入市流转交易由农户自主决定。单宗20万元以上的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必须通过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

  (四)规范流转交易程序

  凡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实施的交易项目,必须在区、镇农监委的监督指导下实施。主要程序分以下六步:

  1.转让方提出申请;

  2.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3.挂牌进行信息发布;

  4.组织招标竞价;

  5.签约交割鉴证;

  6.归档备查。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

  成立通州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农监委”),主任由副区长兼任,区农委、区经管站、区委研究室、区财政局、区规划局、区国土局、区编办、区经信委为成员单位。农监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管站。农监委负责统筹协调全区产权流转交易的各项工作,保证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创新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

  在目前区、镇两级*制定下发的相关文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制定配套管理办法、操作规则、交易指南等,指导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菁选5篇)(扩展6)

——农村留守妇女的调研报告3篇

农村留守妇女的调研报告1

  人生处处需要掌声,掌声化做一缕朝阳,照亮人生;掌声化作一杯绿茶,耐人寻味;掌声化作一股动力,奋勇向前。掌声就是给人最大的鼓励,同时掌声也是给人们最大的动力,有了掌声,便会奋勇前行!

  我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在好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想凭借着自己的唱歌出人头地,一次机会,他站在舞台上,面对着台下那数不胜数,成百上千的观众。

  他的心里非常的忐忑,心都冒到了嗓子眼儿了。由于紧张,他的歌唱水*大不如前了,他尴尬的面对着观众,始终找不到台阶下,众人对持着,忽然,一人站起,举起双手鼓掌,紧接着,大家纷纷站起,掌声雷鸣般的掌声传遍了各个角落,年轻人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下了,他又向大家高歌数曲,而且,一首比一首动听。可见,掌声带给人们的威力有多大呢?

  既然掌声可以化解一切状况;掌声可以暖人心窝;掌声可以给予人们非凡的动力;掌声就是给人们最大的努力,一个人拥有了掌声,就拥有了必胜的信念和信心!

  掌声可以带给人们动力,有时候,掌声是给人们最大的安慰,是心灵的慰藉,它胜过一切的花言巧语,胜过一切的财务,一声掌声就是给人们最大的动力。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掌声是人们最大的动力来源,让我们用掌声来迎接一切,让我们用掌声鼓励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菁选5篇)(扩展7)

——农村低保工作自查报告

农村低保工作自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低保工作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低保工作自查报告1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县纪委和民政部门的配合指导下,就我区低保工作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自检自查,收到了成效,找到了问题和不足,为今后我区农村低保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就我区农村低保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惠农政策的一项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必要途径。我区共有3个行政村,有367户,共1509口人。自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按照“应保尽保”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户报、村评、区审、县定”的工作程序,按照“公开、公*、公正”的办事原则,在全区认真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在接到上级有关精神之后,我区专门成立了农村低保自查领导组,由纪检*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深入我区所在3个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村入户,严格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实,取消了一些因生活条件改善、年收入已超过低保标准的对象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关系保、人情保,及时将那些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纳入低保对象。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方法,经过严格审查,实现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目标。

  (二)严格把关,规范程序。我区成立了农村低保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农村低保日常业务,严格按照“户报、村评、区审、县定”的工作程序,实行“公开、公*、公正”的办事原则,防止了一人说了算,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和权力保等不正常现象,保证了全区农村低保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三)措施有效,操作规范。设立了农村低保资金专户,农村低保对象专户,将低保资金直接打入低保对象信用卡,实现了保障金社会化发放,既方便了低保对象,又防止了挪用、截留低保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了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三、农村低保工作中的问题

  (一)操作行为欠规范,工作不够细致。一是基于农村家庭收入的测算相当困难,基本上还是以评议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二是公示操作无实效,低保公示基本上是结合村务公开在村委会进行,有的村民离村委会较远,对公示并不知晓也在情理之中;三是一些村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存在没人参加的现象,加上文化素质偏低,不能很好的理解评议的性质,甚至会出现家族观念,人情亲情影响评议的现象,评议结果有时不尽人意;四是仍然有个别低保对象与低收入水*要求不相符。

  (二)宣传工作不到位,主导思想需端正。一些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不够端正,责任心不够强,这也导致了农村低保政策在群众中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很多群众认为只要年老或是身带残疾便可以领取低保,双方矛盾时有发生,给全区和谐建设带来工作上的压力。

  (三)基层工作人员少,部门配合力度不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个浩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仅依靠民政部门去动员组织落实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基层民政办人员少、力量薄弱,导致工作开展难以有效满足群众的"需要。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出台和操作性强的农村低保政策。

  (二)配齐配强农村低保工作力量,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增加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农村低保工作自查报告2

  农村低保工作是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根本措施,也是 国家惠农政策的一项具体体现。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局付诸 了诸多的努力,使得我县的农村低保工作始终走在健康、高 速发展的大道上。

  一、农村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自 20xx 年我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大幅 改善了我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截止**年底,我县在 册的农村低保对象有**户**人,占我县农业人口的**%,其 中,因病致贫**人,因残致贫**人,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 人,因其他原因致贫**人。目前我县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为 **元。 20xx 年, 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由省级财政安排 **万元,市级财政安排**万元,本县财政安排**万元,当年 支出低保金**万元;20xx 年,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 由省级财政安排**万元,市级财政安排**万元,本县财政安 排**万元,当年支出低保金**万元;20xx 年,我县农村最低 生活保障金分别由省级财政安排**万元,市级财政安排**万 元,本县财政安排**万元,当年支出低保金**万元。三年来, 省级财政累积补助我县**万元,市级财政累计补助**万元, 1 本县财政累积安排**万元资金;累积支出低保金**万元。

  二、农村低保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三年的努力工作,我县农村低保的各项制度、措施 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将全县最困难的群众都纳入 了保障范围,达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实行动态管理, 使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切实做到了保障最困难群众的任务。 按时拨发保障金,让低保对象能够及时拿到手中,维持好保 障对象的基本生活。

  第一、为使低保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困难群 众基本生活,我县结合国家、省市关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的相关政策、文件,制定了出台《**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暂行办法》 。对保障金的管理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 专款专用。

  第二、为加强低保资金管理,我县建立健全了民政部门 审核批准、*门核拨资金、金融机构发放的三位一体的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监管体系,实现了保障金社会化发 放,既方便了低保对象,又防止了挪用、截留低保资金的现 象发生,确保了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20xx 年,我县低保工作认真按照相关低保政策,有序开 展,实现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按时足额发 放。全年新增了**人,试的保障对象由原来的**人增加到了 **人,将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群众全部纳入,将生活条件改善的立即取消保- 2 -

  障待遇,杜绝错保、漏保现象,做到了“应 保尽保”下的“应退则退” 。切实将保障金发到最需要的困 难群众手里,保障好低保低保的基本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中的问题

  (一)操作行为欠规范,工作不够细致。一是基于农村 家庭收入的测算相当困难,基本上还是以评议为主,这就不 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二是公示操作无实效。低保公 示基本上是结合村务公开在村委会进行,有的村民组距离村 委会较远,对公示并不知晓也在情理之中;三是一些村召开 村两委会存在没有村民代表参加的现象;四是仍然有个别低 保对象与低收入水*不相符。

  (二)宣传工作不到位,主导思想需端正。我县农村困 难群众普遍存在文化水*低,乃至文盲的情况,导致了他们 不能较好的理解低保政策。而且,一些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不 够端正,责任心不够强,这也导致了农村低保政策在群众中 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甚至产生曲解:很多群众认为只要年 老或是身带残疾便可以领取低保。

  (三)基层人员少,部门配合力度不够。农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 是一个浩大的复杂工程, 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仅仅依靠民政部门去动员组织落实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基 层民政办力量薄弱。现在各镇民政办一般只有两个人,要管 理优抚对象、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农村孤儿等,*均每人直接服务对象有近千人,再加上一些 临时性、突发性、协调性等工作,导致工作开展难以有效满 足群众的需要。

  (四)低保对象界定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规范。在发放 农村低保指标时,如何界定村民收入,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一 个难题。随着 “应保尽保”的落实,保障面的进一步扩大, 除了带有共性的银行存款无法查实、务工收入及隐性就业、 弹性就业收入难于核实外,农村低保对象的饲养收入、农作 物收入的估算也很难做到绝对准确,从外表看也很难分辨贫 富差距,因病返贫、子女求学返贫的情况也很难精确统计。 这些现象的存在,造成了在确定低保对象时对农民收入缺乏 有效的审核手段,导致了在实际执行时尺度把握无法统一的 问题。

  四、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农村低保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要想持续协调发 展,必须在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我县城市居民最低生 活管理所不只是开展城市低保工作,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 助、城乡临时救助、五保供养、敬老院等工作也属于其负责, 这一名称和定位已远不能适应社会救助工作的持续发展。此 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所行使着*救助的职能, 但目前依然为事业单位。由于身份限制,低保所本身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应当看到,随着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公共管理人员依法行政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低保所落实各项低保政策,如监督、检查等都 会有许多矛盾不好解决,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滞缓了农村低保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第二, 要继续建立健全农村低保,使之不断呈良性发展。基层低保工作力量薄弱室影响低保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问 题,所以,乡镇须有专人负责低保工作,并要加强低保业务 培训工作。只有完善的低保网络才能保证低保政策真正惠民,充分帮助最贫困的群众,让保障金切实发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上。

农村低保工作自查报告3

  为维护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解决我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建立健全低保工作公开、公正、公*的有效管理机制,根据《XX县关于对20xx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督察的通知》,以及《XX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自查自纠工作方案》,我乡组织干部对本乡低保工作开展检查,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20xx年第二季度有592户20xx人享受低保,其中双苏村105户360人,板兰村116户440人,三合村xx9户484人,全洞村119户368人,深洞村xx3户415人。检查组检查的内容包括家庭人口与实际享受低保人口是否相同、有无低保证、低保存折是否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是否*均分配,村部是否有低保评议记录、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和村民小组评议记录等情况,追回私家车主及死亡人员领取的低保资金。

  二、城乡低保检查情况:

  1.检查组抽检了双苏村拉牙、拉仇、六干、苏帮、苏祥、弄合六个村民小组54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低保户家庭人口与上报的低保花名册人口相同,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但存在部分低保户一户持证多户享受现象,其中苏帮队的覃大乐户将低保金分给覃定豪1人,六干队的何远标户将低保金分给何厚兵2人,弄合队的刘美新户将低保金分给刘乜波1人。低保农户反映,他们了解低保金不允许*分的政策,现将低保金分给其他户是因为村里或者小队安排,不得已而为之。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2.检查组抽检板兰村当马、拉岜、牙一、牙二、牙三、江洞、弄怀、六上、六下九个村民小组58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无*均分配现象,存在部分保人不保户现象,即上报低保花名册家庭人口少于实际家庭人口现象,其中当马队邓明科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3人;孔庆高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4人;邓民敬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4人;牙一队韦红克户家庭人口6人,上报5人。另外,板兰村牙一、牙二、牙三三个村民小组低保户由队长自定,没有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评议,导致个别生活较宽裕农户享受低保,群众意见较大。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3.检查组抽检三合村戈牙、戈立、戈庆、下宁、红卫、弄秀、上戈六、下戈六八个村民小组62户低保户,检查发现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部分低保户一户持证多户享受,如戈牙队廖克雄户将低保金分给覃森庆2人,上戈六韦廷雄将低保金分给韦乜虎1人、韦朝干1人。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和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4.检查组抽检全洞村达面、弄牙、弄林、全洞、可雄、弄汝6个村民小组58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无*均分配现象,存在上报低保花名册家庭人口少于实际家庭人口现象,其中达面队兰秀山户家庭人口4人,上报2人;罗必发户家庭人口6人,上报2人;罗必丰户家庭人口5人,上报4人;罗海烈户家庭人口4人,上报3人;可雄队兰战户家庭人口5人,上报4人。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5.检查组抽检深洞村板槐、表帮、弄结3个村民小组26户低保户,除开个别低保户无低保证,未发现其他问题,但是检查范围未达到自纠自查方案要求,村部材料检查表格未填写。

  三、私家车主和死亡人员领取低保资金追回情况:

  我乡20xx年至20xx年私家车主领取低保的有3户,涉及金额xx084元,追回0元。3户户主营运的柳微车是与亲戚借款或由亲戚担保向银行贷款所购买,且家庭比较困难,非富裕户享受低保,无力退回低保金。死亡人员领取低保的有18户,涉及金额4864元,追回150元,多户家庭虽承认应该退回多领取的低保金,但因实际经济困难无力退回。

  四、整改情况:

  针对低保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经工作领导小组商议,对“挂户保”低保户给予警告教育,责令停止一户上报多户享受低保金行为,同时对该队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给予办理低保申请手续;属于“保人不保户”的低保户执户口薄到民政办办理添加家庭成员手续,实现“全户保”;对一切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人情保”、“关系保”坚决停保;同时督促各村委完善村部材料。目前整改工作基本完成,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利益。

推荐访问:低保 调研报告 农村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 菁选五篇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1 关于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dho8.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56772.html

推荐内容